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住”在北京:北京居住文化

“住”在北京:北京居住文化

“住”在北京:北京居住文化

定 價:¥35.00

作 者: 丁超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地方文化

ISBN: 9787506030427 出版時間: 2007-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245 pages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北京是清靜的。這是一所適于住家的城市,在那里每一所的房屋有一個院子,每一個院子中有一個金魚缸和一棵石榴樹,那里的蔬菜是新鮮的,要生梨有生梨,要柿子也有柿子。這是一個理想的城市,那里空曠的地方使每個人都得到新鮮的空氣,那里雖是城市卻調(diào)和著鄉(xiāng)村的清靜、街道、狹胡同,運河,這樣適當?shù)呐浜现?。使人們都能找著一果園,或是花園的余地,在晨光熹微中,種植著蔬菜,還同時可以望風西山——而離開巨大的百貨商店,也不過一箭的遠近。這里也是多色彩的——有有舊的色素和新的色素。有王家宏大的,歷史時代的,和蒙古平原的色素。蒙古和中國的商人帶著駱駝隊從張家口和南口來進入這有歷史的城門,有數(shù)里相接的需墻,四五十英尺的闊的城門。有城樓和鼓樓,那里在黃錯時報告給居民聽的。有寺字,古花園,和寶塔,那里的每一塊石頭和每一棵樹,以及每一座橋都有歷史和古跡的。這些都是使北平成為一個居住的理想城市了,我再簡單地指出三件來:第一,是建筑;第二,是生活的方法;而第三,是人民。

作者簡介

暫缺《“住”在北京:北京居住文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開篇 住所里的北京文化
 第一編 北京居住文化史上的關鍵點
  一、周口店天然洞穴——北京人最早的“家”
  二、王府井東方廣場遺址——北京城區(qū)的古人類臨時營地占
  三、東胡林遺址——離山出洞去平原
  四、平谷區(qū)北埝頭遺址——北京步入有房時代
  五、薊燕分封——城居與鄉(xiāng)居的分離
  六、順義臨河漢墓——人間庭院的地下再現(xiàn)
  七、延慶洞溝古崖居——千年的面壁生活
  八、斡耳朵——元代北京的“蒙古包”
  九、后英房居住遺址——北京四合院初顯端倪
  十、明清故宮——北京傳統(tǒng)居住文化的巔峰
  十一、旗房——八旗子弟寄身處
  十二、教授們的別墅——北京早期現(xiàn)代住宅樓的典范
  十三、龍須溝——新舊兩重天
  十四、排子房——清代旗營的“現(xiàn)代版”
  十五、單位大院——新北京人的社區(qū)
  十六、復興門外居住區(qū)——歐美鄰里單位理論的北京實踐
  十七、百萬莊、國棉一廠住宅區(qū)——住宅也學“老大哥”
  十八、夕照寺小區(qū)——居住小區(qū)的京城處女秀
  十九、人民公社大樓——從“福綏景”到“京城第一危樓”
  二十、 “干打壘”——一場夭折的住宅“革命”
  二十一、前三門——北京最早的高層住宅樓群
  二十二、防震棚——四合院定格為大雜院
  二十三、方莊住宅區(qū)——北京最早的大型商品房住宅區(qū)
  二十四、菊兒胡同——在危改中長高的四合院
  二十五、恩濟星小區(qū)——取意于四合院的試點小區(qū)
  二十六、亞運村——從競技場到中央居住區(qū)
  二十七、望京新區(qū)——亞洲最大的居住社區(qū)
  二十八、回龍觀——臥城郊區(qū)的經(jīng)濟適用房
  二十九、南池子——傳統(tǒng)居住的劫難還是新生?
  三十、綜合體建筑——單一居住走向功能綜合
第二編 閉合的空間,豐富的內(nèi)涵——北京四合院概說
 一、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方位
 二、北京四合院的院落
(一)小型四合院
(二)中型四合院
 ……
第三編 人以宅居,宅因人名——北京的名人故居
第四編 外地人在北京
第五編 四時之景各不同
第六編 北京居住文化拾余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