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英文版本的前面印著博爾赫斯的一首詩——《寧靜的自得》。作者基蘭·德賽說,她在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七年中,一直將這首詩放在眼前,并從中獲得精神的慰藉。詩中溢滿盲眼的詩人對蕓蕓眾生的悲憫之情,在他眼中,貪婪、野心、仁慈、家國、時光……一切皆歸入沉寂,“我比自己的影子更寂靜”,詩人只是“款款而行。有如來自遠方而不存到達希望的人”。沒有目的地的旅行,注定是失落的。這部獲得2006年英國布克文學獎的小說向我們展示了橫跨兩大洲、穿越三代歲月的時空之旅。書中的人物皆是這旅程中失落的行者,每個人都是心靈的孤兒。 故事分兩條線平行展開。同德賽的第一本小說《番石榴園的喧嘩》一樣,本書故事的主線也是以喜馬拉雅山側的地帶為背景。書中的噶倫堡小鎮(zhèn)地處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和中國西藏的邊境交界,干城章嘉雪山是映襯居民日常生活的遠景。正對雪山的一座殖民時期的破敗房子里住著退休的法官、失去雙親的外孫女賽伊和十四歲時就跟了法官的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