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生物科學遺傳學

遺傳學

遺傳學

定 價:¥38.50

作 者: 戴灼華、王亞馥、粟翼玟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遺傳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40220834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16開 頁數(shù): 52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第2版仍遵循第1版的編寫指導思想,即重視保持遺傳學學科內容的完整性與系統(tǒng)性,始終把培養(yǎng)學生的遺傳分析能力放在首位。進一步增加遺傳分析的比重,更為深入地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論述了遺傳物質的本質、傳遞、變異、表達與調控等基本規(guī)律和最新研究成果。根據(jù)遺傳學學科的發(fā)展和教學實踐經驗,第2版壓縮了經典遺傳學的內容,刪除了第1版中“體細胞遺傳”和“遺傳學與人類健康”等章節(jié)。調整了第1版中“基因精細結構的遺傳分析”、“真核生物的遺傳分析”兩章中的大部分內容。增加“遺傳的細胞學基礎”、“遺傳物質的分子基礎”和 “基因組學與后基因組學”等內容。其余各章都以不同形式增補了各分支學科的進展前沿。本書可作為綜合性大學、理工科大學、師范院校生物學本科生的遺傳學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教師、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遺傳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遺傳學的涵義
1.1.1 遺傳學的定義
1.1.2 遺傳學的研究內容
1.2 遺傳學的發(fā)展
1.2.1 遺傳學的誕生
1.2.2 細胞遺傳學時期
1.2.3 生化和微生物遺傳學時期
1.2.4 分子遺傳學時期
1.3 遺傳學的應用
1.3.1 遺傳學與農牧業(yè)
1.3.2 遺傳學與醫(yī)藥業(yè)
1.3.3 遺傳學與社會和法律
2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
2.1 染色體的結構和功能
2.1.1 染色質
2.1.2 染色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數(shù)目
2.2 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中的行為
2.2.1 細胞周期
2.2.2 有絲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
2.2.3 減數(shù)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
2.2.4 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2.3 生物體的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
2.3.1 有性生殖
2.3.2 無性生殖
2.4 生活周期
2.4.1 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2.4.2 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2.4.3 高等動物的生活周期
3 遺傳物質的分子基礎
3.1 核酸是遺傳物質
3.1.1 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
3.1.2 噬菌體感染實驗
3.1.3 煙草TMV的重建實驗
3.2 核酸的分子結構
3.2.1 核酸的分子組成
3.2.2 DNA的分子結構
3.2.3 RNA的分子鰭構
3.3 DNA復制
3.3.1 DNA復制的基本規(guī)律
3.3.2 半保留半不連續(xù)復制
3.3.3 環(huán)狀雙鏈DNA復制方式
3.3.4 真核生物染色體端粒的復制
3.4 RNA轉錄與加工
3.4.1 RNA聚合酶
3.4.2 啟動子與增強子
3.4.3 原核生物tRNA和rRNA的加工
3.4.4 真核生物tRNA和rRNA的加工
3.4.5 真核生物mRNA前體的加工
3.5 遺傳密碼與蛋白質合成
3.5.1 遺傳密碼的性質
3.5.2 tRNA與遺傳密碼
3.5.3 密碼子的例外與特殊屬性
3.5.4 核糖體的結構與功能
3.5.5 蛋白質的合成
3.6 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
3.6.1 中心法則與遺傳信息流
3.6.2 中心法則的修正與發(fā)展
3.7 基因的現(xiàn)代概念
4 孟德爾式遺傳分析
4.1 分離定律及其遺傳分析
4.1.1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4.1.2 單因子雜交實驗及其分析
4.1.3 分離定律
4.2 自由組合定律及其遺傳分析
4.2.1 雙因子雜交實驗及自由組合定律
4.2.2 孟德爾定律的測交證明
4.3 遺傳學數(shù)據(jù)的Y2分析
4.4 人類中的孟德爾遺傳分析
4.4.1 人類遺傳的系譜分析法
4.4.2 人類簡單的孟德爾遺傳特征
4.5 基因的作用與環(huán)境因素的相互關系
4.5.1 基因的作用與環(huán)境的關系
4.5.2 外顯率與表現(xiàn)度
4.5.3 孟德爾定律的擴展
5 連鎖遺傳分析
5.1 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
5.1.1 性別與性染色體
5.1.2 人類的性染色體
5.1.3 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幾種類型
5.1.4 環(huán)境因子與性別決定
5.2 性連鎖遺傳分析
5.2.1 黑腹果蠅的伴性遺傳分析
5.2.2 遺傳染色體學說的直接證明
5.2.3 果蠅性別決定的染色體機制
5.2.4 人類的性連鎖遺傳分析
5.2.5 ,其他伴性基因的遺傳分析
5.3 劑量補償效應及其分子機制
5.3.1 性染色質體
5.3.2 劑量補償效應與Lyon假說
5.3.3 x染色體隨機失活的分子機制
5.4 連鎖交換與重組
5.4.1 果蠅的完全連鎖與不完全連鎖
5.4.2 連鎖群
5.5 遺傳的第三定律
5.5.1 交換的細胞學證據(jù)
5.5.2 遺傳的第三定律
5.6 染色體作圖
5.6.1 基因直線排列原理及其相關概念
5.6.2 基因定位的方法
5.6.3 遺傳干涉與并發(fā)系數(shù)
5.6.4 利用作圖函數(shù)計算大圖距
5.7 人類的基因定位
5.7.1 系譜分析定位法
5.7.2 基因劑量效應法
5.7.3 DNA介導基因定位
6 真核生物的遺傳分析
6.1 真核生物基因組
6.1.1 c值悖理
6.1.2 N值悖理
6.1.3 真核生物基因組DNA序列的復雜度
6.2 真菌類的四分子分析與作圖
6.2.1 順序四分子的遺傳分析
6.2.2 非順序四分子的遺傳分析
6.3 真核生物重組的分子機制
6.3.1 同源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前期
6.3.2 同源重組的分子模型
6.3.3 聯(lián)會復合體與重組
6.4 基因轉變及其分子機制
6.4.1 異常分離與基因轉變
6.4.2 基因轉變的類型
6.4.3 基因轉變的分子機制
6.5 體細胞交換與基因定位
6.5.1 單倍體化與體細胞交換
6.5.2 有絲分裂交換與基因定位
6.6 體細胞融合與基因定位
6.6.1 細胞融合與基因定位
6.6.2 同線分析
6.7 真核生物基因的刪除與擴增及重排
6.7.1 基因刪除
6.7.2 基因擴增
6.7.3 基因重排
7 細菌的遺傳分析
7.1 細菌的細胞和基因組
7.1.1 細菌的細胞
7.1.2 細菌的基因組
7.2 大腸桿菌的突變型及其篩選
7.2.1 大腸桿菌的突變類型
7.2.2 細菌的培養(yǎng)與突變型篩選
7.3 細菌的接合與染色體作圖
7.3.1 細菌接合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
7.3.2 F因子及其轉移
7.3.3 細菌重組的特點
7.4 中斷雜交與重組作圖
7.4.1 中斷雜交實驗原理
7.4.2 中斷雜交作圖
7.4.3 重組作圖
7.5 F’因子與性導
7.5.1 F’因子
7.5.2 性導
7.6 細菌的轉化與轉導作圖
7.6.1 細菌的轉化與作圖
7.6.2 細菌的轉導與作圖
7.7 細菌同源重組的機制
7.7.1 細菌同源重組的特點
7.7.2 細菌同源重組的分子基礎
8 病毒的遺傳分析
8.1 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與基因組
8.1.1 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
8.1.2 病毒的基因組
8.2 噬菌體的增殖與突變型
8.2.1 噬菌體的增殖
8.2.2 噬菌體的突變型
8.3 噬菌體突變型的重組測驗
8.3.1 Benzer的重組測驗與基因的精細結構分析
8.3.2 T2突變型的兩點測交與作圖
8.3.3 λ噬菌體的基因重組與作圖
8.3.4 T4突變型的三點測交與作圖
8.4 噬菌體突變型的互補測驗
8.4.1 互補測驗與順反子
8.4.2 西x174條件致死突變的互補測驗
8.4.3 T4條件致死突變型的互補測驗
8.4.4 基因內互補
8.5 噬菌體T4Ⅱ的缺失突變與作圖
8.5.1 缺失作圖原理
8.5.2 缺失作圖方法
8.6 λ噬菌體的基因組與位點專一性重組
8.6.1 λ噬菌體的基因組
8.6.2 λ原噬菌體與合子誘導
8.6.3 原噬菌體的整合與切除
8.6.4 位點專一性重組的分子機制
8.7 環(huán)狀排列與末端重復
8.7.1 線狀DNA具有環(huán)狀遺傳圖
8.7.2 環(huán)狀排列與末端重復的形成
9 數(shù)量性狀遺傳分析
9.1 數(shù)量性狀及其特性
9.1.1 數(shù)量性狀的概念
9.1.2 數(shù)量性狀的多基因學說
9.1.3 閾性狀及其特性
9.2 數(shù)量性狀遺傳分析的基本方法
9.2.1 數(shù)量性狀的遺傳率
9.2.2 估計遺傳率的方法
9.3 近親繁殖與雜種優(yōu)勢
9.3.1 近交及其遺傳學效應
9.3.2 雜種優(yōu)勢及其遺傳理論
10 外遺傳分析
10.1 核外遺傳的性質與特點
10.2 細胞內敏感性物質的遺傳
10.2.1 草履蟲放毒型的遺傳
10.2.2 果蠅的感染性遺傳
10.3 母體影響
10.3.1 短暫的母體影響
10.3.2 持久的母體影響
10.4 線粒體遺傳及其分子基礎
10.4.1 酵母的小菌落突變
10.4.2 線粒體基因組
10.5 葉綠體遺傳及其分子基礎
10.5.1 衣藻的葉綠體遺傳
10.5.2 葉綠體遺傳的分子基礎
10.6 核外遺傳與植物雄性不育
10.6.1 植物的雄性不育
10.6.2 高等植物雄性不育性的遺傳機制
11 轉座因子的遺傳分析
11.1 轉座因子的發(fā)現(xiàn)與分類
11.1.1 轉座因子的發(fā)現(xiàn)
11.1.2 DNA轉座
11.1.3 反轉錄轉座子
11.2 原核生物中的轉座因子
11.2.1 插入序列
11.2.2 轉座子
11.2.3 轉座噬菌體
11.3 真核生物中的轉座子
11.3.1 酵母菌基因組中的轉座子
11.3.2 果蠅基因組中的轉座子
11.3.3 玉米基因組中的轉座子
11.3.4 人類基因組中的轉座子
11.4 轉座作用的分子機制
11.4.1 DNA轉座機制
11.4.2 反轉錄轉座子的轉座機制
11.5 轉座因子的遺傳學效應及其應用
11.5.1 引起染色體結構變異
11.5.2 誘發(fā)基因突變與啟動外顯子混編
11.5.3 調節(jié)基因表達
11.5.4 產生新的變異
11.5.5 轉座子標記目的基因
11.5.6 作為基因工程的載體
12 染色體畸變的遺傳分析
12.1 染色體結構變異及其遺傳學效應
12.1.1 唾腺染色體是遺傳分析的理想材料
12.1.2 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及其機制
12.1.3 缺失與假顯性
12.1.4 重復與果蠅棒眼突變
12.1.5 倒位與交換抑制作用
12.1.6 易位與假連鎖遺傳
12.2 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12.2.1 染色體的倍性
12.2.2 整倍體及其遺傳特征
12.2.3 非整倍體
12.3 染色體畸變在基因定位中的應用
12.3.1 利用假顯性原理進行基因定位
12.3.2 利用單體進行基因定位
12.3.3 利用缺體進行基因定位
12.4 染色體畸變與人類疾病
12.4.1 染色體結構改變與人類疾病
12.4.2 染色體數(shù)目改變與人類疾病
12.5 染色體變異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12.5.1 染色體結構變異與人類近緣種之間的關系
12.5.2 染色體變異與果蠅的進化
13 基因突變與DNA損傷修復
13.1 點突變及其分子效應
13.1.1 點突變的類型
13.1.2 點突變的分子效應
13.1.3 可逆轉的突變效應
13.2 點突變的誘變機制
……
14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
15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
16 發(fā)育的遺傳分析
17 免疫的遺傳分析
18 基因組學與后基因組學
19 基因工程概論
20 群體與進化遺傳分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