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紀中國音樂史論研究文獻綜錄·中國傳統聲樂卷·中國民間歌曲》分為綜述、論文、著作三大部分。 二、本書收錄的文獻時限為l901年至2000年。 三、本書收錄文獻的范圍是上述時間內有關漢族民歌研究的論著,涉及少數民族民歌研究的歸人到本套叢書的《少數民族音樂》。四、本書收錄論文的原則是:1949年以前的文獻,盡可能予以收錄;1949年以后的文獻分為三個范圍:1.專業(yè)音樂理論類刊物和各音樂學院的院刊(前者如《人民音樂》、《音樂研究》,后者如《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中國音樂》等);2.各省(區(qū))級藝術學院院刊、各省(區(qū))級藝術或音樂研究機構出版的理論刊物,如《藝苑》(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版)、《齊魯藝苑》(山東省藝術學院學報)等;3.散見于其他音樂類刊物和普通高等院校社科版(或人文版)學報中的相關論文,前者如《音樂世界》、《音樂生活》,后者如《上海師范大學學報》、《河南師范大學學報》等。對于前兩個范圍內的刊物,尤其是第一類刊物中的論文全部收錄,對于第三個范圍內的論文則以編者目力所及為收錄原則。五、本書收錄著作的原則是:以公開出版物為主,旁涉有價值的油印本。對于l949年以前的著作,適當收錄了以民歌歌詞為研究對象的俗文學研究著作,如胡懷琛的《中國民歌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鐘敬文的《民間文藝叢話》(廣州,中山大學,l928)等。l949年以后的著作則嚴格限制在音樂類著作中。六、本書的編排:1.綜述部分首先對以1949年為界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兩大階段進行了“學理性”論證。其次以時間為序,1949年以前分為“俗文學界等學科的研究”和“音樂學界的調研”兩個方面(之間稍有年代上的前后關系)。1949年以后分為“前17年的研究狀況”、“‘文革’十年的停滯”、“1976年以后的研究”等三個時期。在這一縱向時間軸線上對每一階段民歌研究的特點、參與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開橫向的敘述和分析。 2.綜述部分的引文均附有注釋。 3.論文部分包含論文目錄、論文提要、論文選登的三項內容。論文目錄按發(fā)表時間為序排列,多次發(fā)表的文章以首發(fā)時間為準,重發(fā)不錄(有重大修改者除外);論文提要以發(fā)表時間為序,對部分論文內容加以簡短介紹;論文選登則或全文或部分選錄一些重要的論文,仍以發(fā)表時間為序排列。4.著作部分,按出版時間為序排列,每本著作之下均有內容提要和介紹,不再單列著作目錄,亦無著作選登。5.論文和著作部分,均有少量未見原文原著的文獻,其所載刊物、期號、頁碼或出版年代、出版社、總頁數等均標注“待查”字樣。6.本書的資料搜集過程中,下列同仁均有貢獻:楊芬、張澄宇、劉書琳、谷威、樊榮、龔荊憶、靳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