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影視藝術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

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

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

定 價:¥46.00

作 者: 任遠 編著
出版社: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影視藝術

ISBN: 9787504354495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0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包容了紀錄片創(chuàng)作方法和技巧,兼顧了務虛和務實兩個方面。這是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半個世紀來教學的傳統(tǒng),也是作者自己所走過的道路。講求技巧是藝術的權利,但是,又有人說“藝無定法”,因此,《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特意以紀錄片的述說技巧為主線,著重講述規(guī)律性、關鍵點(英語里的KeyPoint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例如,兩種影像語言及其語法、修辭,畫面、解說和聲音的“金三角”關系,等等。紀錄片是高品位的文化載體,是“影像中的歷史”,是人類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文化使節(jié)”。但是,對于中國來說,它和電影一樣源自西方。因此,《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著重論述紀錄片的理念和方法,這對創(chuàng)作和讀解紀錄片都會有積極意義。《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除總結了作者近50年教學、研究和創(chuàng)作的體驗和經(jīng)驗之外,更凝聚了作者比較早、比較長久、比較經(jīng)常地進行國際交流的心得。作者的學生們曾經(jīng)分享了這些貫穿著寫實主義美學觀念和策略的精神財富,并接踵而至地走向國際領獎臺,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認為:理論滋潤了靈感。在編著《紀錄片的理念與方法》的過程中,中國廣播電視界正經(jīng)歷抵制低俗化的專項行動。紀錄片的前途如何?它在抵制低俗文化的征途中應當擔負何種使命?這都是作者急切地想和大家探討的問題,有待廣大讀者共同關注,互相補充,求得正果。

作者簡介

  任遠,男,1938年1月18日出生,上海市人。1858年從北京大學中文系轉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次年畢業(yè)。現(xiàn)為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教授、研究生導師,《電視藝術》雜志副主編。 曾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北京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及學術教育工委主任,第3、4、5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評委,第7、8屆電視劇“飛天獎”評委,歷屆電視海外交流電視節(jié)目政府獎評委,歷屆主持人“金話筒獎”評委,四川、上海、廣州等地國際電視節(jié)、紀錄片節(jié)國際評委,美國芝加哥“風城”國際紀錄片節(jié)、第16屆布拉迪斯拉發(fā)“金匣獎”紀錄片節(jié)國際評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2年被評為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和北京市德藝雙馨老電視藝術家。 1960~1980年曾參加中央電視臺紀錄片編導工作,共創(chuàng)作紀錄片35部(集),代表作有《大連漫游》、《咱們的五個孩子》、《絲綢之路》以及為美國WOSU編導的《中國人眼里的美國》。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電視編導基礎》、《屏幕前的探索》、《海外名家談電視》、《電視紀錄片新論》、《世界紀錄片史略》、《電視主持人初論》、《電視編輯學》、《影像里的歷史一世界紀錄片精品檔案》等20余部。

圖書目錄

西方對寫實主義電影的兩種對立的解釋
紀錄片的界說
 一、紀錄片不是“形象化的政論”
 二、紀錄片不同于新聞片
 三、紀錄片不是“電視藝術片”
 四、“主體”與“本體”之爭
 五、紀錄片是“發(fā)現(xiàn)的藝術”
 六、紀錄片是采訪的藝術
 七、紀錄片是編輯的藝術
紀錄片正名論
 一、紀錄片和“專題片”
 二、紀錄片和“藝術片”
 三、紀錄片的本性與他性
非虛構是紀錄片最后防線
 一、紀錄片的定義——不允許虛構
 二、“對現(xiàn)實創(chuàng)造性處理”的積極理解
 三、主張?zhí)摌嬍羌o錄片虛無主義傾向
 四、是“厚古薄今”,還是“功在當代”?
非扮演是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基石
 一、“新紀錄片運動”帶來的混亂
 二、虛構是如何被偷換概念的
 三、記錄今天
非重現(xiàn)是紀錄片的價值所在
 一、關于概念的廓清
 二、“重現(xiàn)”對紀錄片價值本身的危害性
紀錄片的虛構是低俗化的表現(xiàn)
 一、“虛構”概念的歧變
 二、虛構就是造假
紀錄片的當代性、社會性及其社會責任感
 一、大眾媒介的社會責任
 二、紀錄片的社會責任貫穿于當代性和社會性中
 三、中國紀錄片的社會責任意識
 四、當前中國紀錄片創(chuàng)作陷入的誤區(qū)
 五、新時期面臨的挑戰(zhàn)更呼喚紀錄片的社會責任感
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發(fā)展和成熟
 一、我國紀錄片發(fā)展歷程及其評價
 二、創(chuàng)作走向成熟的主要標志
現(xiàn)代西方紀錄片思潮
 一、紀錄片和人類學的關系
 二、風格的演化和爭論
 三、手法——敘事技巧
 四、發(fā)行運作
東西方電視紀錄片對比研究
跨文化紀錄片的認知價值
 一、跨文化紀錄片的定義
 二、跨文化紀錄片的認知價值
 三、紀錄片的主觀表現(xiàn)
 四、紀錄片解讀的差異
人物紀錄片的觀念
 一、表現(xiàn)真實時空中的人
 二、表現(xiàn)行動中的人
 三、摒棄無所不知的神的姿態(tài)
 四、賦予紀錄片獨立的品格
 五、把對人的描述上升到審美和思維的高度
作為調查性報道的紀錄片
 一、調查性報道
 二、敘事策略
 三、“調查者”角色
 四、“懸念”結構“過程”
 五、解讀“真相”
體育紀錄片與擬似人際傳播
 一、體育電視紀錄片具有擬似人際傳播的特性
 二、體育電視紀錄片擬似人際傳播的手段
 三、擬似人際傳播在體育紀錄片中的體現(xiàn)
電視紀錄片“娛樂化”之辨析
 一、中國電視紀錄片娛樂化之風緣何而起
 二、娛樂性和娛樂化,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三、娛樂化還是愚樂化,這是一個問題
 四、中國電視紀錄片——任重而道遠
紀錄片怎樣才“好看”?
 一、紀錄片的本質——真實
 二、目前紀錄片探索發(fā)展存在的誤區(qū)
 三、內容為重,形式創(chuàng)造一紀錄片挖掘的潛在空間
電視紀錄片的編輯技巧
 一、三種不同的電視語言符號
 二、影像美學和方法論
 三、“兩種影像語言”:蒙太奇和長鏡頭
 四、合理組接鏡頭
紀錄片編導要議
 一、紀錄片定義
 二、想象和補拍
 三、紀錄片的體裁
 四、主線、細節(jié)、懸念、高潮
 五、兩種創(chuàng)作傾向
 六、紀錄片的敘述與描寫
紀錄片解說詞的編寫
 一、解說詞的地位
 二、解說詞的作用
 三、解說詞要有概括力
 四、解說詞的語言
 五、解說詞的創(chuàng)作準備
 六、節(jié)目標題的選定
電視紀錄片音響編輯
 一、聲音在節(jié)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聲畫的綜合處理
 三、聲音的畫外運用
 四、聲畫合一
 五、聲音的主觀運用
 六、純寫意音——配樂
 七、聲音的混合使用
為國際交流拍攝電視社會紀錄片
 一、策劃紀錄片制作
 二、社會紀錄片的內容
 三、對中國電視紀錄片的個人看法
 四、紀錄片說故事的技巧
讓觀眾參與紀錄片制作
 “深度涉入”的運用
 傾聽觀眾的呼聲,是“參與”的先決條件
 觀眾宏觀指導,是“參與”在最高層次的體現(xiàn)
 留下的問題
評《望長城》的創(chuàng)作方法
時代的號角歷史的鼓手
 一、深沉的歷史感從何而來?
 二、想象和推理——結構的奧秘
將視點投向人物內心
 一、關于普通人的主題
 二、關于紀錄片中的形象塑造
 三、善于傳達“形象”的內心情感
三十年后話《絲路》
 南疆鐵路上的“先行官”
 天山留下的印記
 龜茲幻想曲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