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史料典籍白話三國志(上中下)

白話三國志(上中下)

白話三國志(上中下)

定 價:¥128.00

作 者: (晉朝)陳壽 著;王靜芝 譯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史料典籍

ISBN: 9787802285781 出版時間: 2008-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1147 pages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晉人陳壽撰《三國志》,是史學名著之一。讀史的人,于正史必先讀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因這幾部書于史料、創(chuàng)例、文筆,各有其超越之處。在陳壽之前,在魏國已有王沈《魏書》和魚豢《魏略》,吳國有韋昭《吳書》,但《白話三國志(套裝全3冊)》一出,其他三國諸史盡廢?!度龂尽芬粫蛄_貫中所作小說《三國演義》的普遍流行,為大眾所關(guān)心?!度龂萘x》雖以歷史為題材,但它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在許多方面為了情節(jié)和個人好惡皆與正史有不符之處。如對曹操的丑化,對劉備和諸葛亮的神化,故魯迅先生曾言:“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币蛑S多人由《三國演義》而及《三國志》。但由于文字上的滯礙而減少了興趣。乃致想讀的人很多,而真正讀下去又頗為費時費力。正基于這一原因,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臺灣輔仁大學王靜芝先生的主持下,臺灣十一位知名學者,歷時三年將《三國志》譯成白話文,成為中文世界最早的一部全譯本。譯者皆為名家,國學功底深厚,譯文深得嚴幾道之“信、達、雅”之要旨。此次在國內(nèi)出版,為了方便讀者,我們將文言文附上,利于讀者對照閱讀?!栋自捜龂荆ㄌ籽b全3冊)》能讓廣大讀者窺知三國正史的記載;也能幫助讀《三國志》原書的人,作為文言對照之用,以增高閱讀古書的能力;至于多數(shù)人讀過《三國演義》,因而想?yún)⒄找幌抡啡绾斡涊d的,這一部書可以給予相當滿意的答案,這里有每一個三國重要人物的傳,譯成白話以后,有如三國人物故事。讀了之后,更可以了解羅貫中如何據(jù)此穿插演義而成為精彩的小說了。概而言之,這部書的特點有三:一者,能讓廣大讀者不必讀《三國志》原文,也可窺知三國正史的記載;二者,這部書也能幫助想讀《三國志》原書的人,作為文白對照之用,以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三者,至于多數(shù)人讀過《三國演義》,因而想?yún)⒄找幌抡返挠涊d,流暢、精準之譯文可以給予讀者相當滿意的答案。這里有每一個三國重要人物的傳,譯成白話以后,有如三國人物故事。瀆了之后,更可以了解羅貫中如何據(jù)此穿插演義而成為精彩的小說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陳壽:(233~297) 中國西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時好學。仕蜀時,為散騎黃門侍郎。因不愿曲意阿附當朝權(quán)宦黃皓而屢遭譴黜。入晉后,司空張華愛其才,薦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后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善于敘事,有良史之才。陳壽一生仕途不順,多次遭到排擠非議。陳壽以才學成名,晉滅吳后,他廣泛收集三國時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國志》,分成三書,即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條分縷析,平行敘述,在斷代史中別創(chuàng)一格。范頵評價其為:“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朋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zhì)直過之,愿垂采錄?!薄度龂尽窌芍螅褪艿搅水敃r人們的好評。陳壽敘事簡略,三書很少重復(fù),記事翔實。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嚴慎,為歷代史學家所重視。史學界把《史記》、《漢書》、《后漢書》和《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視為紀傳體史學名著。譯者簡介王靜芝,原名大安,以字行,號菊農(nóng),筆名王方曙,晚號龍壑,1916年生于沈陽,長于北平。畢業(yè)于北平輔仁大學國文系,并從啟功教授學書畫??箲?zhàn)內(nèi)徙重慶,又從沈尹默先生學書法。勝利返北平,歸沈陽,任公職,當選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來臺灣,任職教育界,曾任臺灣東海大學副教授、輔仁大學教授兼中國文學系系主任,暨臺灣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余暇從事寫作和書畫。榮退后,獲聘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2002年歸道山,享壽八十七歲。學術(shù)著作有《詩經(jīng)通釋》、《經(jīng)學通論》、《韓非思想體系》、《國學導讀》、《劍南詩稿族友考》、《國學概要》等?!俄n非思想體系》一書獲中山學術(shù)獎。吳頤平,本名鐵俊,字頤平,1912年生于北平,1932年畢業(yè)于北平平民大學國文系。同年獲聘為北平輔仁大學附中教員,次年又兼任北平盛新中學國文及史地教員,皆因參加抗戰(zhàn)而離職。1944年擔任重慶天主教文化協(xié)進會秘書,1946年擔任南京天主教總主教公署秘書,后隨政府來臺,任教于臺南師范學校,教授國文與英文。1948年旋返大陸,來年赴香港,相繼于香港天主教神哲學院、香港圣若瑟中學任教。1961年再次來臺,先至高雄道明中學任教職,來年北上,受聘為臺北輔仁大學文學院秘書,直至退休。其間先后擔任中國文學系講師、副教授,著有《范蠡述評》、《比喻選擇》、《蘇東坡尚友陶靖節(jié)》、《陶靖節(jié)與慧遠》、《論語中之財富觀》、《蕭統(tǒng)與陶淵明》等。汪惠敏,安徽省績溪縣人,1949年生。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歷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師、副教授。著有《史記政治人物述評》、《南北朝經(jīng)學初探》、《三國時代之經(jīng)學研究》、《宋代經(jīng)學之研究》、《何晏論語集解考辨》等。傅試中,河南省固始縣人,1920年生。北平輔仁大學國文學系畢業(yè),曾任北平私立匯文中學國文教師及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國文教師,其后轉(zhuǎn)任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系講師,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師、副教授。專長為古典詩、詞、曲等。著作有《周姜詞異同之研究》、《兩宋承先啟后之二詞人──清真、白石詞之比較與分析》、《白石詞啟后之研究:南宋》等。1986年自輔仁大學退休,1996年逝世。王初慶, 1943年生,安徽舒城人,輔仁大學文學碩士,歷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學系所主任,現(xiàn)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研究領(lǐng)域側(cè)重于《春秋》學、中國文字學與《韓非子》,著有《中國文字結(jié)構(gòu)析論》、《中國文字結(jié)構(gòu)析論──六書釋例》、《春秋左傳杜氏義述要》、《讀〈韓非子〉雜記》。黃湘陽,湖北省大冶縣人,1945年生。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曾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主任秘書、進修部部主任,現(xiàn)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輔仁大學推廣部主任。著有《由鄭莊公軍事杰出原因論其成敗得失》等。王金凌,廣東省豐順縣人,1949年生。輔仁大學文學碩士,東吳大學文學博士,曾任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輔仁大學主任秘書,現(xiàn)任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研究領(lǐng)域為先秦學術(shù)、魏晉玄學、文學理論、文心雕龍、佛學等。著有《劉勰年譜》、《〈文心雕龍〉文論術(shù)語析論》、《中國文學理論史》上古篇及六朝篇、《論易系辭中陰陽與乾坤的沖突及其轉(zhuǎn)折》等。齊曉楓,香港大學哲學博士,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著有《雙漸與蘇卿故事研究》、《拋繡球選婿故事的模式與意義》、《榜下臠婿的真與幻》、《明清之際選婿小說戲曲的模式與成年禮》、《相如文君故事義蘊析論》、《明清時期的潘金蓮戲曲》、《明清戲曲中與屈原相關(guān)劇目考》、《〈插科〉考》、《元雜劇中科諢的類型》、《元雜劇〈汗衫記〉的嘲弄與諧趣》、《元代公案劇的基型結(jié)構(gòu)》、《由竇娥故事的嬗變觀金鎖記》、《清宮大戲〈昭代簫韶〉初探──楊家將大破天門陣的舞臺藝術(shù)》、《臺灣近五年博碩士論文宋詞研究概況》等。林明德,1946年生,臺灣省高雄縣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yè),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yè),現(xiàn)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著有《晏幾道及其詞》、《金元文學家小傳》、《唐詩的境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草原文學》等書。包根弟,1941年生,浙江省定海縣人,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畢業(yè),曾任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2007年2月退休,現(xiàn)任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教授。著有《淮海居士長短句箋釋》、《詞選》、《姜白石詞研究》、《元詩研究》、《陶淵明的儒家思想》等書。李毓善,山東平度縣人,1939年生,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畢業(yè),現(xiàn)任私立輔仁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蘇舜欽研究》、《漢高祖本紀》、《史漢異同考》。王令樾,1948年生,山東諸城縣人。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yè),南京師范大學古代文學博士。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著有《歷代連珠評釋》、《緯學探原》、《文選詩部探析》等著作。

圖書目錄

卷一 魏書一
武帝操
卷二 魏書二
文帝丕
卷三 魏書三
明帝睿
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
齊王芳
高貴鄉(xiāng)公髦
陳留王奐
卷五 魏書五 后妃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文德郭皇后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卷六 魏書六
董卓
李傕
郭汜
袁紹
子譚
子尚
袁術(shù)
劉表
卷七 魏書七
 呂布
張邈
陳登
臧洪
陳容
卷八 魏書八
公孫瓚
陶謙
張楊
公孫度
子康
康弟恭
康子淵
張燕
張繡
張魯
卷九 魏書九
夏侯悖
韓浩
史渙
夏侯淵
曹仁
弟純
曹洪
曹休
子鱉
曹真
子爽


何晏
鄧飏
丁謐
畢軌
李勝
桓范
夏侯尚
子玄
卷十 魏書十
茍或
子惲
孫彪
孫霬
茍攸
賈詡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渙
張范
弟承
涼茂
國淵
田疇
王惰
邴原
管寧
王烈
張臶
胡昭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琰
毛玠
徐奕
何夔
邢颙
鮑勛
司馬芝
子岐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鐘繇
子毓
華歆
王朗
子肅
孫叔然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昱
孫曉
郭嘉
董昭
劉曄
蔣濟
劉放
孫資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馥
司馬朗
梁習
張既
溫恢
賈逵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峻
 蘇則
 杜畿
子恕
鄭渾
倉慈
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遼
樂進
于禁
張邰
徐晃
朱靈
卷十八 魏書十八
 李典
 李通
 臧霸
孫觀
 文聘
 呂虔
 許褚
 典韋
 龐德
 龐清
母娥
 閻溫
張恭
恭子就
卷十九魏書十九
任城威王彰
陳思王植
 蕭懷王熊
卷二十 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
豐愍王昂
相殤王鑠
鄧哀王沖
彭城王據(jù)
燕王宇
沛穆王林
中山恭王袞
濟陽懷王玹
陳留恭王峻
范陽閔王矩
趙王斡
臨邑殤公子上
楚王彪
剛殤公子勤
谷城殤公子乘
 郿戴公子整
 靈殤公子京
 樊安公均
 廣宗殤公子棘
 東平靈王徽
 樂陵王茂
(以上武帝子)
 贊哀王協(xié)
 北海悼王蕤
 東武陽懷王鑒
 東海定王霖
 元城哀王禮
 邯鄲懷王邕
 清河悼王貢
 廣平哀王儼
(以上文帝子)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粲
徐斡
陳琳
阮瑀
應(yīng)玚
劉楨
應(yīng)璩
應(yīng)貞
阮籍
嵇康
桓威
吳質(zhì)
衛(wèi)覬
潘勖
王象
劉廙
劉劭
繆襲
仲長統(tǒng)
蘇林
韋誕
夏侯惠
孫該
杜摯
傅嘏
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階
陳群
子泰
陳矯
徐宣
衛(wèi)臻
盧毓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洽
常林
楊俊
杜襲
趙儼
裴潛
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暨
崔林
高柔
孫禮
王觀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
楊阜
高堂隆
棧潛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寵
田豫
牽招
郭淮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徐邈
胡質(zhì)
子威
王昶
王基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凌
令狐愚
毌丘儉
諸葛誕
唐咨
鄧艾
州泰
鐘會
王弼
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方技
華佗
吳普
樊阿
杜夔
朱建平
周宣
管輅
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
鮮卑
東夷
夫馀
高句麗
東沃沮
挹婁



卷三十一 蜀書一二牧
劉焉
劉璋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備
卷三十三 蜀書三
后主禪
卷三十四 蜀書四二主妃子
先主甘后
先主穆后
后主敬哀張后
后主張后
劉永
劉理
后主太子璿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
子喬

董厥
樊建
卷三十六 蜀書六
關(guān)羽
張飛
馬超
黃忠
趙云
卷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
卷三十 魏書三十
卷三十一 蜀書一 二牧
卷三十四 蜀書四 二主妃子
卷三十五 蜀書五
卷三十六 蜀書六
卷三十七 蜀書七
卷三十八 蜀書八
卷三十九 蜀書九
卷四十 蜀書十
卷四十一 蜀書十一
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卷四十三 蜀書十三
卷四十四 蜀書十四
卷四十五 蜀書十五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卷五十五 吳書十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
卷六十 吳書十五
卷六十一 吳書十六
卷六十二 吳書十七
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