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民族史志尋找文化身份:一個嘉絨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志

尋找文化身份:一個嘉絨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志

尋找文化身份:一個嘉絨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志

定 價:¥56.00

作 者: 李立 著
出版社: 云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民族史志

ISBN: 9787811124774 出版時間: 2007-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尋找文化身份:一個嘉絨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志》除了學科、學術表述范式上的這種思考外,還有兩個因素也促使作者采取這種形式進行表述和寫作。第一,作者與研究、書寫對象的特殊關系。村落是作者妻子的家鄉(xiāng),文本中出現(xiàn)的那些人物與作者都有著或近或遠的親戚關系,這使作者得以和他們內心的隱秘世界有了親密接觸。其二,作者從前中文專業(yè)的學科出身,導致作者對以小說這種敘述形式來報道和探究人物的個性、內心和行為動機有某種偏好,而民族志這種還沒有完全定型、正在發(fā)展、變化和探索中的研究文體,也為作者進行的嘗試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和創(chuàng)造空間。用格爾茨的話說,作者采取的是一種介乎科學與人文之間的“模糊的體裁”。在表述上,《尋找文化身份:一個嘉絨藏族村落的宗教民族志》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自己也作為一個被反思和書寫的對象在文本中出場,與故事中的人物、與讀者就文中涉及的問題展開對話和協(xié)商。這樣做,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追憶過去作者自己在漢族情境或場域中面對相同問題的親身經(jīng)歷、感悟,通過表達與村落遭遇后詫異于村落成員應對相同問題的不同方式、思維、心態(tài)和期望以及詫異后作者內心發(fā)生的改變,來凸現(xiàn)漢族群與村民在文化上的區(qū)別,從而喚起讀者對本文化和異文化的直覺,使讀者也有一種設身處地、身臨其境之感。二是增強文本寫作和研究本身的透明度,使讀者對研究一書寫者在研究中涉及的學術背景和研究過程,甚至性情、趣味有所了解,從而建立一種與被動的“支配與被支配的知識”不同的、相對主動的“理解的知識”,參與到作者對對象的認識甚至于文本的建構中來。

作者簡介

  李立,1970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民族學博士。先后畢業(yè)于四川大學、云南大學,現(xiàn)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后。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導論:一項關于族群一文化身份的研究
 1.1 從兩段文字和一個稱謂說起
 1.2 研究與書寫問題
 1.3 關鍵詞1:身份與認同
 1.4 身份/認同概念的發(fā)展
 1.5 關鍵詞2:文化身份與族群認同
第2章 故事發(fā)生的場域
 2.1 “漢藏之間”的嘉絨
 2.2 馬爾康
 2.3 讓我引你進若村
 2.4 與漢族村落比較中的若村:它的亞群體與宗教
第3章 故事中的人物
第4章 捕魚一放生
 4.1 吃魚,還是不吃魚,這是一個問題
 4.2 捕魚
 4.3 楚塵講的故事
 4.4 訪談筆錄
 4.5 過渡
 4.6 放生,怎么回事?
 4.7 “捕魚事件”的衛(wèi)星事件
 4.8 “雜交”嘎爾丹其人
 4.9 另一個“雜交":達西和父親的故事
 4.10 小結:破碎的文化身份
第5章 占卜一儀軌
 5.1 占卜:我們與他們
 5.2 我的若村宗教之旅及其接引者
 5.3 我的問卜
 5.4 升學:卜與算
 5.5 訪談筆錄
 5.6 次仁拉的“病”:布滿暗示與玄機的村莊
 5.7 圣時:一張儀軌時刻表
 5.8 死亡,儀軌
 5.9 訪談筆錄:全村性儀軌“匆科”、“恩波”
 5.10 小結:塑造的文化身份
第6章 結論
 6.1 關系:三角模式
 6.2 “身份”‘中的“文化”
 6.3 人物,事件,族群一村落研究
 6.4 兩可
 6.5 我與你,我與他
附錄一 關于若村的附錄
?。ㄒ唬┌⑻├锟谑?br />?。ǘ┏m致卓瑪?shù)囊环庑?br />?。ㄈ┮宰楷?shù)淖娓干薪堋ど乘辜诪橹行牡乃膹堊V系表
附錄二 關于文本的附錄
?。ㄒ唬ふ覍W術身份
?。ǘο蠼嬓栽谌祟悓W研究中的必然性
?。ㄈ┪幕瘯鴮懪c對象建構
 (四)小說化:民族志書寫的一種可能性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