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詩(sonnet),又稱“商籟體”,發(fā)源于意大利,流行于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大陸。其語句整齊、短小精悍、格律嚴謹、富于音樂效果,內容多以歌頌愛情為主。16世紀中葉傳入英國,不久便風行于英國詩壇。莎士比亞是英國十四行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打破原有詩體的慣例,獨樹一幟,被稱為“莎體”。《十四行詩》以吟詠纏綿悱惻、堅定執(zhí)著的愛情為主,被譽為“愛情圣經”,在莎士比亞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他的戲劇一樣,都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永恒愛藏。在這里,愛情的魔力于詩人瑰麗的想象中發(fā)酵,他時而歡愉,時而憂傷,時而嫉妒,時而開朗,時而沉思,時而失望。詩人的感情凝聚在對一系列事物的歌頌、詠嘆和抨擊之中。通過對友誼和愛情的歌頌,詩人提出了他所主張的生活的最高準則:真、善、美,和這三者的結合。并向世人宣稱,他將永遠歌頌真善美,永遠歌頌這三者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