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
第一節(jié) 馬、恩、列、斯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
一、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馬、恩、列、斯關于工人階級的理論
三、馬、恩、列、斯關于工會的理論
第二節(jié) 毛澤東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
一、毛澤東關于工人階級的理論
二、毛澤東關于工會的理論
第三節(jié) 鄧小平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
一、鄧小平關于工人階級的理論
二、鄧小平關于工會的理論
第四節(jié) 江澤民同志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
一、江澤民同志關于工人階級的理論
二、江澤民同志關于工會的理論
第五節(jié)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的理論
一、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工人階級的理論
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工會的理論
第二章 中國工會的歷史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工會運動(1840年~1949年)
一、中國工人階級的產生和工人運動的興起(1840年鴉片戰(zhàn)爭~1919年五四運動)
二、以城市斗爭為中心的革命時期的工會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1927年大革命失?。?br />三、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時期的工會運動(1927年~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
第二節(jié)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工會運動(1949年~1978年)
一、新民主主義時期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工會運動(1949年新中國建立~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二、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工會運動(1957年~1978年改革開放前)
第三節(jié) 改革開放和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的工會工作(1978年至今)
一、改革開放以來工人階級狀況的變化
二、改革開放初期的工會工作(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92年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前)
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的工會工作(1992年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至今)
第三章 中國工會的性質、地位和職能
第一節(jié) 中國工會的性質
一、工會階級性和政治性的主要特點
二、工會群眾性的主要特點
三、工會的本質屬性是階級性、群眾性和政治性的有機統(tǒng)一
四、工會本質屬性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
第二節(jié) 中國工會的地位
一、工會的政治地位
二、工會的經濟地位
三、工會的法律地位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工會地位的途徑
第三節(jié) 中國工會的職能
一、工會職能的含義和特征
二、工會職能確定的社會歷史條件
三、全面履行工會的各項職能
四、明確工會的基本職責,突出工會的維護職能
第四章 工會同黨、政府及企事業(yè)行政的關系
第一節(jié) 中國工會同中國共產黨的關系
一、工會同中國共產黨的關系的實質
二、工會接受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必然性
三、堅持黨對工會的領導和工會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的辯證關系
四、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的領導
第二節(jié) 中國工會同人民政府的關系
一、工會同政府關系的實質
二、工會與政府的相互區(qū)別
三、工會與政府的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協(xié)商共事
四、工會與政府相互關系的主要實現(xiàn)形式
第三節(jié) 工會與企事業(yè)行政的關系
一、企事業(yè)工會與企事業(yè)行政的基本含義
二、企事業(yè)工會與企事業(yè)行政關系的基本特征
三、正確把握和處理好工會與企事業(yè)行政的關系
第四節(jié) 工會與職工群眾的關系
一、密切聯(lián)系職工群眾是工會工作的生命線
二、密切聯(lián)系職工群眾是實現(xiàn)黨對工會領導的具體要求
三、工會密切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實現(xiàn)途徑
第五章 勞動關系的變化對工會工作的新要求
第一節(jié) 勞動關系概述
一、勞動關系的性質及構成形態(tài)
二、勞動關系的主體
三、勞動關系的運行機制
第二節(jié) 我國勞動關系的新變化
一、勞動關系發(fā)生的新變化
二、勞動關系變化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第三節(jié) 勞動關系的新變化對工會工作的要求
一、推進工會組建步伐,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
二、加強工會維權機制建設
三、發(fā)揮工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四、不斷推進工會理論創(chuàng)新
閱讀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