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所用參考書,詳見緒論第44—46頁。其主要之參書,英文為:Sherman.Roman Law in the Modern World;Hunter,Roman Law;Willisand Oliver's,Roman Law;Morey,Outlines of Roman Law。德文為:Dern-burg,Pandekten。日文為:末松謙澄所譯優(yōu)帝《欽定羅馬法提要》、蓋尤斯《羅馬法解說》、烏爾比安《羅馬法范三種》。及法學博士戶水寬人春木一郎兩氏之《羅馬法》。二、本書引用我國民法條文,稱第一次草案者,指舊民律草案(都1569條)而言。稱第二次草案者,指拙著初版《民律要義》所附之新民案(都1514條)而言。稱新民法者,指民國18年(1929年)5月23日公布同年10月10日施行之民法《總則》;民國18年11月22日公布民國19年5月5日施行之民法《債編》;民國18年11月30日公布民國19年(1930年)5月5日施行之民法《物權(quán)》而言。三、本書于1915年印第一版、1918年印第二版之后,雖經(jīng)苦心研究,終覺不愜于心。嗣發(fā)見某校講義,將拙著改頭換面,直稱為某人編纂,中間引用之拉丁名詞,錯誤不可名狀。其侵害個人版權(quán)者猶小,而貽誤青年學子者甚大!不得已重理舊稿,刪訂損益,并將重要之點,列諸眉批,以供學子自修之用,是為此次改訂三版之緣起。四、本書雖舊著重印,然訂正增補之處極多。并仿Sherman,Roman Law in the Modern World體例,從羅馬法以觀察現(xiàn)代,故名日:《羅馬法與現(xiàn)代》。五、著書通例;分編、章、節(jié)、款、項、目。分類太細,閱者每苦不便。茲只分編分章分節(jié),于每章或每節(jié)之中,重要之點,則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地支十二以為標志,并表示與時進化之意。凡用子丑寅卯等標題者,均于目錄中揭示之。子丑等下則用第一、第二等數(shù)字。第一、第二等下,則用一、二等數(shù)字。一、二等數(shù)字以下,則用1、2等阿拉伯數(shù)字或I、Ⅱ等羅馬數(shù)字以區(qū)別之。六、本書課余校對,精力每感不及,錢豕知所不免,茲就已發(fā)見者,刊誤于本書之后,海內(nèi)君子,幸賜教育;并乞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