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戰(zhàn)爭》全面闡述了當今全球能源戰(zhàn)爭的起因和過程及其影響,揭示了能源席卷全球財富的秘密,描繪了為爭奪能源而引發(fā)的一系列世界地緣政治斗爭,解析了石油危機背后的真正原因和我國面臨的能源難題及應對之策。同時《新能源戰(zhàn)爭》也提示我們:對于能源危機,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為在這場能源戰(zhàn)爭面前。我們也可能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據權威人士預測,高油價必定成為一種常態(tài)!因為全球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就再也沒有發(fā)現過大的油田,以目前世界原油藏置,大概只能再開采20年。天然氣大概只能再開采30年。不管這種說法正確與否。但有一個事實不能忽視。那就是國際金融資本正在能源市場上興奮風作浪。他們不僅在石油期貨市場上大肆逼空,更在世界各地儲備了大量石油現貨——這無疑加重了石油緊缺的程度。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更在去年8月首次使用了“第四次石油危機”的提法,在業(yè)界引起震動。對于中國來說,必須未雨綢繆,做好準備,提早布局。飛速發(fā)展的中國將是高油價最大的承受者,其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速快,對原油需求量巨大。但卻沒有國際石油貿易定價權,難以轉嫁成本。而“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長”,使中國經濟又具有了“三高”特征。的確。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質資源的高消耗,例如中國建筑能耗超過發(fā)達國家2-3倍,而高消耗的發(fā)展模式使中國本來就緊張的資源形勢日趨嚴峻。在投資需求和成本推動的共同作用下。以基礎能源為主的原材料價格升勢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