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小說偵探/推理/懸疑小說密室中的旅行

密室中的旅行

密室中的旅行

定 價:¥15.00

作 者: (美國)保羅·奧斯特 著;文敏 譯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美國

ISBN: 9787020067435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shù): 14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老人醒來,惘然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一個陌生的房間。他不記得自己是誰,怎么來到這里?可想而知自己是被關在房間里了,他(姑且叫他茫然先生)開始閱讀桌上的一部文稿,那是另一個囚犯的故事,那個交替出現(xiàn)的世界更是讓老人一頭霧水。然而,這些文稿似乎正是為他準備的,另外還有一疊讓他神思恍惚的照片。隨著時間推移,各色人物逐一來到斗室中。與此同時,一架暗置在他頭頂?shù)臄z像機不停地拍攝他的圖像,記錄下他的行動,他的每一句話也都被錄音。有人在監(jiān)視…… 《密室中的旅行》具有典型的奧斯特風格:神秘的故事,流暢的敘述,一段被遮蔽的往事,還有,某個地方,一個隱身的操控者。然而,當我們看到茫然先生這一天內(nèi)的生活,也許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世界與我們并非完全不同。

作者簡介

  保羅·奧斯特,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市一個猶太裔中產(chǎn)階級家庭,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他被視為美國當代最勇于創(chuàng)新的小說家之一。保羅·奧斯特的主要作品有小說《布魯克林的荒唐事》《紐約三部曲》《幻影書》等。他曾獲法國美第奇最佳外國小說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儲文學獎,作品被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他編劇的電影《煙》于一九九六年獲得柏林電影節(jié)銀熊獎和最佳編劇獎。新作《密室中的旅行》是其第十二部長篇小說。保羅·奧斯特現(xiàn)定居紐約布魯克林區(qū)。譯者簡介:文敏,一九五五年出生于上海。高級記者,現(xiàn)居杭州。一九九四年開始從事文學翻譯,已出版譯作十八種,約三百五十萬字。主要有:J.M.庫切《等待野蠻人》《男孩》《內(nèi)陸深處》《兇年紀事》、托馬斯·哈代《兒子的否決權(quán)》(小說集)、L.M.蒙哥瑪利《新月的艾米莉》、斯蒂芬一金《三張牌》(《黑暗塔》Ⅱ)、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密室中的旅行》等。

圖書目錄

后記
  本書原名TravelsintheSeriptorium,setiptorium一詞本指中世紀隱修院的“繕寫室”,這個單詞是從中古拉丁語演化過來的,有些古意盎然的味道,如果硬要從中文里邊找出一個對應詞,大概就是佛寺的“寫經(jīng)室”了。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正好有scriptorium這一詞條,釋義如下:
  中世紀較大隱修院典籍抄錄中心的最典型的抄寫處所;由于圣本篤對文學活動的支持,繕寫室成為最具特色的本篤會內(nèi)較大機構(gòu)。然而所有在繕寫室工作的人員,并非全是修士;來自隱修院外的在俗信徒和藝術(shù)家(書稿裝飾者),加強了教會抄寫員的隊伍。從希臘一羅馬時代起,圖書館、手稿出版商、大學以及類似機構(gòu)都設有非宗教性的繕寫機構(gòu)。
  當然,保羅.奧斯特的書名用這個詞表示主人公被囚禁的居所,有隱喻、象征的意思,不是原來的意義上的“繕寫室”。如果書名照直譯作“繕寫室的旅行”或是“寫經(jīng)室的旅行”,難免讓人聯(lián)想到宗教話題,或是年湮代遠的文史秘蹤,字面上也有些費解?,F(xiàn)在根據(jù)作品中的意象,譯為“密室中的旅行”。
  上一次翻譯保羅.奧斯特的書是《紐約三部曲》(浙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那是他早年成名時的舊作,這回倒是他最新的作品,二者寫作時間相隔二十多年。但從翻譯中的感受而言,我覺得二者敘述風格相差不大,如果說有變化,只是文風更趨老成。我在《紐約三部曲》譯后記里曾膚淺地談到對那部作品的一些閱讀體會,談到保羅.奧斯特與博爾赫斯的藝術(shù)淵源尤其是他那種寫實手法中的“詩意的想象”,感覺中與博爾赫斯很有關系。我自己并不從事什么研究,不知道學者們對作者的藝術(shù)手法作如何評價,但這回譯完《密室中的旅行》仍有那種感覺,書中那些故意模糊主客體關系的障眼法就像是出自博爾赫斯的魔法學校。
  譬如,本書結(jié)尾前主人公茫然先生讀到一部名為《密室中的旅行》的文稿,偏偏就是這個故事本身,于是又把讀者拉回到本書開頭這種游戲式的結(jié)撰手法是將故事嵌入元故事的敘述層,形成一種周而復始的自我復制。博爾赫斯在《堂吉訶德的部分魔術(shù)》一文中就專門講述這個問題,他舉了《堂吉訶德》、《哈姆雷特》、《羅摩衍那》和《一千零一夜》的例子,闡釋那種“書中之書”、“戲中之戲”的奧妙,尤其《一千零一夜》第六百零二夜的故事更是一個絕妙的教案。博爾赫斯還引述喬賽亞.羅伊斯的一個論題,那位十九世紀美國哲學家在《世界與個人》第一卷中寫道:
  設想英國有一塊土地經(jīng)過精心平整,由一名地圖繪制員在上面畫了一幅英國地圖。地圖畫得十全十美,再小的細節(jié)都絲毫不差;一草一木在地圖上都有對應表現(xiàn)。既然如此,那幅地圖應該包含地圖中的地圖,而第二幅地圖應該包含圖中之圖的地圖,依此類推,直至無限。
  不消說,“圖中之圖”自有繪畫創(chuàng)作的實例,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艾舍爾的《畫廊》了??纯统闪吮豢矗馕吨砗筮€有看客,這種無限性似乎包含著某些神秘因素。一部作品中的人物成為這部作品的讀者或觀眾,這讓博爾赫斯發(fā)現(xiàn)了令人不安的因素,他說,“如果虛構(gòu)作品中的人物能成為讀者或觀眾,反過來說,作為讀者或觀眾的我們就有可能成為虛構(gòu)人物?!痹诂F(xiàn)代哲人眼里,正是那些曖昧的鏡像關系引入了歷史哲學的夢魘。
  這讓我想起中國人哄小孩的一個故事,幼時就聽大人說過:“古時候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古時候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古時候有座山,山上有個廟……”
  文敏
  二○○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