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1861~1940),俗家姓趙名丹桂,號常慚愧僧,又名圣量。生于清咸豐十一年(西元1861年)十二月三日。系陜西郃陽縣赤城東村人。幼隨胞兄習儒經,涉獵釋教經典,矢志參佛。光緒四年(1878),舍家離俗,入西安慈恩寺聽經。光緒七年(1881),至終南山蓮花洞寺,拜道純和尚為師,剃度為僧,道號印光。次年,入雙溪寺印海定律師座下受具。初,於湖北竹溪蓮花寺充照客時,得讀《龍舒凈土經》殘本,悟其精妙,一以凈土為歸。光緒十二年(1886),前往北京紅螺山資福寺專修凈土宗三年。其間,曾告假朝拜山西五臺山文殊師利道場,回寺后任上客堂香燈、寮元等職,并於誦經之余,研讀三藏教典,由是深入經藏妙契佛心。光緒十六年(1890),至北京龍泉寺為寺家“行堂”(為僧眾盛飯菜的僧人)。光緒十七年(1891),住北京圓廣寺。光緒十九年(1893),應入京請藏經的化聞和尚之邀,赴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居藏經樓,主理藏經。光緒二十三年(1897),受請為法雨寺僧眾開講《彌陀便蒙鈔》一座。此后,於法雨寺珠寶殿側閉關兩期六年,終日不出房門,由人送飯食誦經念佛,而學行倍進。光緒三十年(1904),為溫州頭陀寺入都請藏,畢仍住法雨寺經樓。民國7年(1918)至18年(1929)間,數赴上海,弘楊凈土宗,多寓太平寺。民國19年(1930),赴蘇州報國寺閉關,指導創(chuàng)辦靈巖凈土宗第二念佛道場。民國26年(1937),移住靈巖,至29年(1940)農歷十一月初四日五時,在大眾念佛聲中,安祥坐化,享年80歲,僧臘六十載。其舍利子分置各寺,被尊為佛教凈土法門第十三代蓮宗世祖。印光大師一生著述甚豐,遺著有《印光法師文鈔》四卷、續(xù)編《文鈔》二卷、《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生前自奉儉約,樂善好施。曾募捐修建法雨寺、上海慈幼院等;先后於民國15年(1926)、24年(1935)、25年(1936)三次為陜西、綏遠賑災,共捐款8000元之多;民國十八年(1929),專為家鄉(xiāng)東、西赤城村施賑1600元。另有解釋:幼承庭訓,初讀程朱書,受其辟佛之影響,系因染病,得閱佛經,始悟前非。漸研內典,方知佛法之廣博精深。遂于光緒七年春,時年二十一,毅然投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勤學功課,讀發(fā)愿文及凈土文,知禪凈工夫成就之難易,便決心專修凈土,后于湖北竹溪蓮華寺偶讀《龍舒凈土文》,益知凈土一法,圓賅萬行,普攝群機,遂畢生以弘揚凈土為己志。翌年往陜西興安雙溪寺,在印海定公律師受具足戒。光緒十二年,在紅螺山資福寺任職,得閱大藏,故有緣增修《凈土十要》等要籍。此后,乃往返北京龍泉寺、圓廣寺,普陀山法雨寺,溫州頭陀寺之間,嘗自號‘常慚愧僧’以自勵。并閉關兩期六載。1918年徐蔚如刊行大師文章二十余篇名曰《印光法師文鈔》。以后數年間繼印出《增廣文鈔》,內有《凈土決疑論》等著作。自是道風所播,遐邇景從,法化廣被,名遍遠近。1930年時屆七十,至蘇州報國寺掩關,旋創(chuàng)立弘化社,流通凈土書籍,不遺余力。1940年時年已八十,受任為凈土道場蘇州靈巖山寺住持。是年十一月初三,預知時至,于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