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評述編年史·中歐跨文化對話:建設(shè)一個多樣而協(xié)力的世界(1988-2005)

編年史·中歐跨文化對話:建設(shè)一個多樣而協(xié)力的世界(1988-2005)

編年史·中歐跨文化對話:建設(shè)一個多樣而協(xié)力的世界(1988-2005)

定 價:¥35.00

作 者: 樂黛云,金絲燕 主編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理論

ISBN: 9787305055546 出版時間: 2008-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3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把本書主要獻給逝去的時間、獻給曾需要在2003年進行總結(jié)的隨著歲月而積累和演變的事物。與一個前來評判我們的所作所為的專家的所謂中性的評估相反,總結(jié)只能是共同的。這兒的總結(jié),也就是無論天晴還是下雨,也無論奔康莊大道,還是走曲折艱難的小路,曾始終與我們結(jié)伴同行的合作伙伴們聚集一起,在一個中途站歇腳、進食、恢復體力,同時返轉(zhuǎn)身來共同觀賞已經(jīng)走過的路途。這也是為什么本書取名為“編年史”的原因。它敘述一段歷史。它的主角是時間。一段時進程、有巧遇、有反復、有繁榮,也有主觀性的歷史,因為,同一歷史的兩個角色可以有那么多的誠意,而且他們的敘述是如此的不同,以致人們甚至可以懷疑他們是否曾真的共同經(jīng)歷過這一歷史。這是一次跨文化對話的編年史。雖然它只是成千上萬其他對話中的一次,但我們卻喜歡認為,它的持久、頻繁和豐富程度都足以使它本身隨之具有關(guān)于西方和中國跨文化對話的更普遍的教訓。我們希望通過中國人和歐洲人之間不斷豐富的對話來建設(shè)這一世界;而中國人和歐洲人既相似,又不同;既是世界公民,又是不可縮減的兩大文明的繼承人。本編年史自詡是這一宏偉冒險事業(yè)中的一粒石子。

作者簡介

  樂黛云,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代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l990年獲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獲日本關(guān)西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歷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現(xiàn)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法合辦《跨文化對話》主編。著有:《比較文學原理》、《比較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跨文化之橋》、《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十講》、《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與神》、《中國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英文版)、《比較文學與中國——樂黛云海外講演錄》(英文版)。

圖書目錄

序一/皮埃爾•卡藍默
序二/樂黛云 金絲燕
前言
第一部分 相互認識與相互理解
 起步(AVE,DIV,APM)
 跨文化研究院與FPH殊途同歸
 反思跨文化合作的空間
 第一章1991:相遇廣州;l993:蛇口會議
  “文化雙向認識的策略問題”國際研討會
  蛇口會議
  “歐共體與中國:新經(jīng)濟前景”——澳門會議
 第二章1993:絲綢之路新旅:在尋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誤讀
  絲綢之路文化巡回研討會
  “歐洲與中國——在探索普遍性中的誤讀”研討會《獨角獸與龍》
 第三章 1995:世界社會峰會北京會議與亞洲會議宣言
  反思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技術(shù)風險——維孜萊小組
  世界社會峰會北京會議 
  “澳門,我們又來了!”
 第四章 1996:文化的多樣性與共存——南京會議
相聚于中國江南名城南京
《文化:中西對話中的差異與共存》
頑石易朽,文墨永存
跨文化對話掀起高潮
1997:相聚維拉爾索——出版計劃付諸實施
 第五章《遠近叢書》
  計劃的落實
  出乎意料的華章
  《遠近叢書》首發(fā)式
  從文學中走出的北國之冬 
  別出心裁的叢書
  主題選擇與跨文化闡釋
  《遠近叢書》已出版及待出版分冊明細表
  讀者群
  選擇作者
  作者的自由和跨文化對話的性質(zhì)
  巴黎政治大學討論《遠近叢書》的圓桌會議
  兩位法國大學生對《遠近叢書》的解讀
第二部分 中國參與世界事務——中國如何成為世界公民、
第三部分 求同存異、協(xié)同共事、邁向集體智慧
附錄一 人類進步基金會的中國合作網(wǎng)絡
附錄二 世界社會論壇的100個建議(選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