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 玻璃的組成、結構和性能
1.1 玻璃的共性與種類
1.1.1 玻璃的共性
1.1.2 玻璃的分類
1.2 玻璃的組成與結構
1.2.1 玻璃的結構學說
1.2.2 玻璃的組成與結構
1.3 玻璃的性能
1.3.1 黏度
1.3.2 表面張力
1.3.3 玻璃的密度
1.3.4 玻璃的彈性
1.3.5 玻璃的機械強度
1.3.6 玻璃的內耗
1.3.7 硬度與脆性
1.3.8 熱學性能
1.3.9 化學穩(wěn)定性
1.3.10 光學性能
1.4 玻璃在建筑業(yè)的應用
1.4.1 節(jié)能建筑玻璃
1.4.2 安全建筑玻璃
1.4.3 裝飾建筑玻璃
1.4.4 其他建筑玻璃
1.4.5 多功能復合玻璃
參考文獻
第2章 鋼化玻璃
2.1 引言
2.2 玻璃強度失效機制
2.2.1 微裂紋產生的原因
2.2.2 微裂紋的防治
2.3 平板玻璃的物理鋼化
2.3.1 物理鋼化的基本原理
2.3.2 物理鋼化玻璃殘余應力估算
2.3.3 物理鋼化工藝
2.3.4 物理鋼化的加熱工藝
2.3.5 物理鋼化的冷卻工藝
2.3.6 影響鋼化的其他工藝因素
2.3.7 物理鋼化玻璃產品
2.3.8 物理鋼化玻璃的性能
2.3.9 影響物理鋼化玻璃質量的因素
2.3.10 物理鋼化玻璃的質量檢驗
2.4 平板玻璃的化學鋼化
2.4.1 玻璃化學鋼化工藝
2.4.2 影響化學鋼化玻璃強度的因素
2.4.3 物理鋼化與化學鋼化玻璃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3章 鍍膜玻璃
3.1 引言
3.2 鍍膜玻璃分類
3.2.1 熱反射鍍膜玻璃
3.2.2 減反射玻璃
3.2.3 吸熱玻璃
3.2.4 彩釉玻璃
3.2.5 鐳射玻璃
3.2.6 鏡面玻璃
3.3 鍍膜方法
3.3.1 表面清潔技術
3.3.2 化學還原法
3.3.3 化學氣相沉積法
3.3.4 高溫分解法
3.3.5 溶腋-凝膠法
3.3.6 真空蒸發(fā)凝聚法
3.3.7 陰極濺射法
3.3.8 磁控陰極濺射法
3.3.9 離子鍍法
3.4 薄膜生長方式
參考文獻
第4章 低輻射玻璃
4.1 引言
4.2 低輻射玻璃的種類和主要指標
4.2.1 低輻射玻璃的種類
4.2.2 低輻射玻璃的主要指標
4.3 低輻射玻璃的性能和節(jié)能原理
4.3.1 低輻射玻璃的性能
4.3.2 低輻射玻璃節(jié)能原理
4.4 低輻射玻璃的膜層結構和功能
4.4.1 低輻射玻璃膜層的基本結構
4.4.2 低輻射玻璃的實際結構
4.5 低輻射玻璃的使用和維護
4.5.1 低輻射玻璃的使用
4.5.2 低輻射玻璃的維護
4.6 低輻射玻璃的檢測
參考文獻
第5章 夾層玻璃
5.1 引言
5.2 夾層玻璃的生產工藝
5.2.1 膠片法
5.2.2 灌漿法
5.3 夾層玻璃的種類
5.3.1 普通夾層玻璃
5.3.2 高強度夾層玻璃
5.3.3 防彈夾層玻璃
5.3.4 防火夾層玻璃
5.3.5 防紫外線夾層玻璃
5.3.6 彩色夾層玻璃
5.3.7 節(jié)能夾層玻璃
5.4 夾層玻璃的隔聲性能
5.4.1 隔聲防噪聲學基礎
5.4.2 單片玻璃的隔聲量
5.4.3 夾層玻璃的隔聲量
5.5 夾層玻璃的質量標準
參考文獻
第6章 中空玻璃
6.1 中空玻璃的發(fā)展歷史和發(fā)展狀態(tài)
6.2 中空玻璃的生產
6.2.1 中空玻璃的結構
6.2.2 中空玻璃的生產工藝
6.3 中空玻璃用密封膠
6.3.1 熱塑性密封膠
6.3.2 熱固性密封膠
6.3.3 膠粘理論和膠粘機理
6.3.4 中空玻璃密封結構與密封膠選擇
6.4 中空玻璃用干燥劑
6.4.1 干燥劑的種類及性能
6.4.2 氣體吸附與中空玻璃的撓曲
6.4.3 干燥劑的選擇
6.4.4 中空玻璃間隔條
6.5 中空玻璃的節(jié)能
6.5.1 節(jié)能原理
6.5.2 中空玻璃的節(jié)能
6.5.3 中空玻璃節(jié)能措施
6.6 中空玻璃的使用壽命
6.6.1 露點上升的主要原因
6.6.2 中空玻璃炸裂的原因
6.6.3 延長中空玻璃壽命的方法
6.7 中空玻璃的技術要求
6.8 真空玻璃
6.8.1 真空玻璃的發(fā)展狀態(tài)
6.8.2 真空玻璃的性能
參考文獻
第7章 防火玻璃
7.1 防火玻璃的分類
7.2 單片防火玻璃
7.2.1 單片防火玻璃的組成和性能
7.2.2 單片防火玻璃的技術要求
7.3 復合防火玻璃
7.3.1 防火機理
7.3.2 復合防火玻璃的生產工藝
7.3.3 其他類型的復合防火玻璃
7.3.4 防火玻璃的性能及應用
7.3.5 復合防火玻璃的技術要求
7.4 防火玻璃的最新進展
參考文獻
第8章 自清潔玻璃
8.1 引言
8.2 國內外進展
8.3 自清潔玻璃分類
8.3.1 超親水自清潔玻璃
8.3.2 超疏水自清潔玻璃
8.4 自清潔玻璃工作原理
8.4 玻璃表面超親水性和超疏水性
8.4.2 光催化和自清潔
8.5 自清潔玻璃對有機物的光降解
8.5.1 空氣中的有機物及其分類
8.5.2 有機物結構和光降解效率的關系
8.5.3 有機物在玻璃表面的吸附與反應活性
8.5.4 環(huán)境對有機物光降解效率的影響因素
8.6 制備工藝和方法
8.6.1 化學氣相沉積法
8.6.2 溶膠-凝膠法
8.6.3 水解-沉淀法
8.6.4 液相沉積法
8.6.5 水熱沉積法
8.6.6 濺射法
8.6.7 離子束增強沉積法
8.6.8 真空蒸發(fā)法
8.6.9 電化學制備方法
8.6.10 噴霧熱分解制備方法
8.6.11 自組裝制備方法
8.7 自清潔玻璃性能指標和檢驗方法
8.7.1 自清潔玻璃超親水性檢測方法
8.7.2 自清潔玻璃光催化性能檢測方法
8.7.3 自清潔玻璃光學性能的檢測方法
8.7.4 自清潔玻璃耐老化能力的檢測
8.7.5 自清潔玻璃化學物理性能檢測方法
8.7.6 自清潔玻璃的外觀特征檢測
參考文獻
第9章 微晶玻璃
9.1 引言
9.2 微晶玻璃的組成和特性
9.2.1 鋁硅酸鹽微晶玻璃
9.2.2 礦渣微晶玻璃
9.2.3 微晶玻璃的特點
9.2.4 晶核劑
9.3 微晶玻璃的生產工藝
9.3.1 熔融法
9.3.2 燒結法
9.3.3 溶膠凝膠法
9.3.4 浮法
9.4 微晶玻璃的顯微結構和性能
9.4.1 微晶玻璃的顯微結構
9.4.2 微晶玻璃的性能
參考文獻
第10章 泡沫玻璃
10.1 引言
10.2 泡沫玻璃的分類與性質
10.2.1 泡沫玻璃的分類
10.2.2 泡沫玻璃的性能
10.3 泡沫玻璃的生產方法
10.3.1 隔熱泡沫玻璃
10.3.2 吸聲泡沫玻璃
10.3.3 泡沫玻璃板狀成型工藝
10.3.4 微晶泡沫玻璃
10.4 發(fā)泡劑
10.4.1 發(fā)泡劑的種類
10.4.2 發(fā)泡機理
10.4.3 氣泡尺寸控制
10.5 泡沫玻璃生產中的問題及對策
10.6 泡沫玻璃的用途
10.6.1 保溫材料
10.6.2 吸聲材料
10.6.3 輕質填充材料
10.6.4 輕質混凝土骨料
10.6.5 綠化用保水材料
10.7 隔熱泡沫玻璃的技術指標及測試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