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史國美學通史(全三卷)

史國美學通史(全三卷)

史國美學通史(全三卷)

定 價:¥186.00

作 者: 祁志祥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美學

ISBN: 9787010075594 出版時間: 2008-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全3冊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作者熔鑄二十多年來在中國美學及其相關(guān)的古代文論、中國人學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積累,以美是普遍愉快及其對象、美學是感覺學為獨特視角,以味美、心美、道美、文美互補為中國古代美學精神的運行軸心,以現(xiàn)實美和藝術(shù)美為考察對象,以哲學美學與文藝美學為抓手,在古今比照與平行兼顧中重新考量中國美學史,致力于在縱向打通中揭示中國美學思想史的不同分期和時代特征,在橫向貫通中考察不同哲學派別和文藝門類美學理論的相互滲透和影響,建構(gòu)了一部融儒、道、佛、玄及詩、文、書、畫、音樂、園林美學史于一體的多聲部復調(diào)美學通史。全書視野恢宏,材料翔實;新見迭出,言之成理;史論互證,邏輯謹嚴;結(jié)構(gòu)合理,詳略得當;首尾一貫,風格統(tǒng)一,具有鮮明的學術(shù)個性和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是資中國美學、哲學、宗教、文學、書畫、音樂、園林研究愛好者參考。

作者簡介

  祁志祥,男,1958年生,江蘇大豐人,文學博士,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上海市美學學會副秘書長,全國大學人文研究會理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出版?zhèn)€人專著11部,發(fā)表論文200余篇。曾獲國家圖書獎榮譽獎、晉版圖書一等獎、華北圖書優(yōu)秀獎等。 文藝理論代表作:《中國古代文學原理——一個表現(xiàn)主義民族文論體系的建構(gòu)》(學林出版社199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美學研究代表作:《美學關(guān)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中國美學的文化精神》(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中國美學原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佛教美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似花非花——佛教美學觀》(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人學研究代表作:《中國人學史》(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中國現(xiàn)當代人學史》(學林出版社2006)、《國學人文讀本》(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一、中國古代普遍的美本質(zhì)觀
二、儒家美論
三、道家美論
四、佛家美論
五、中國古代的審美特征論
六、中國古代的審美方法論
第一編 先秦兩漢:中國美學的奠基期
總論
第一章 儒家美學
概述
一、孔子:以“道”為美
二、孟子:“充實之謂美”
三、荀子:“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
四、《尚書》:“作德日休”
五、左丘明的歷史著作:“無害焉,故曰美”
六、《周易》:“美在其中”
七、《禮記》:“禮樂返人道之正”
八、屈原的美學傾向:比德為美
九、《詩大序》的詩歌美學
十、董仲舒論“比德”美與同構(gòu)美
十一、司馬遷:美德、樂音、憂憤
十二、劉向:先秦儒家美學的重申
十三、揚雄:“心聲”、“心畫”
十四、班固的美學傾向
十五、王逸:“金相玉質(zhì),永不刊滅”
十六、許慎的美學貢獻
十七、鄭玄:依附于經(jīng)學的美學
十八、王充:“善美”與“真美”
第二章 道家美學
概述
一、老子:“孔德之容,惟德是從”
二、莊子:“自適其適”,“至樂無樂”
三、《呂氏春秋》:貴“生”之美
四、《淮南子》:以“無”為美
第三章 墨家美學
概述
一、承認形式美可以給人美感
二、利民、適用為美
三、“食必常飽,然后求美”
第四章 法家美學
概述
一、《管子》:“德義者,行之美者”
二、韓非:功利主義美學觀
第五章 佛教美學
概述
一、安世高譯經(jīng)體現(xiàn)的小乘佛教美學思想
二、支讖譯經(jīng)中體現(xiàn)的大乘般若學美學思想
第六章 道教美學
概述
一、《太平經(jīng)》:“樂生”美學的提出
二、《周易參同契》的外丹延年法
第二編 魏晉南北朝:中國美學的突破期
第三編 隋唐宋金元:中國美學的發(fā)展期
第四編 明清:中國美學的綜合期
第五編 近代至“五四”:中國美學的借鑒期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