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清華一MIT聯(lián)合設計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MIT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們的社會、文化、經濟背景不同,大家走到一起,共同研究北京這樣一個歷史悠久但又快速變化著的城市的前沿問題,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分歧,然而正是在這種不同觀點取向的相互磨合、啟發(fā)下,學生切實懂得了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價值,懂得了開放的態(tài)度的必要性。無疑對中國文化的親身感受對所有MIT的學生都是一次難忘的人生經歷,而對清華的學生來說與MIT師生的密切交流、合作更是他們在思想和專業(yè)上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MIT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yè)背景,這對清華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進行多學科交叉合作的好機會,而清華學生扎實的設計訓練又為MIT的學生提供了了解不同于自身的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2006年是第九屆清華一麻省理工北京城市設計班正值20周年之際,在雙方院長的共同倡議下,由清華大學師生負責組織舉辦了“清華一麻省理工北京城市設計合作教學回顧展”。這使雙方有機會對過去20年的聯(lián)合教學進行總結。在展覽準備過程中,MIT的老師花了大量心血盡可能將原有的原始圖紙資料、參加教師和學生的情況收集完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方面則邀請參加過教學、課程的相關老師對過去的九屆北京城市設計班的選題、教學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回顧.經過半年多的準備,在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和北京規(guī)劃展覽館的大力支持下,回顧展于2006年6月18日在北京規(guī)劃展覽館隆重開幕,整個展覽歷時一個月,吸引了大量觀眾。整個展覽于2007年又越洋到MIT展覽,得到極大的關注,成為清華一MIT兩校交流史的重要里程碑。這本書正是在這次展覽的基礎上形成的,并增加了2006年的作業(yè)內容。全書較完整地再現(xiàn)了清華一麻省理工北京城市設計聯(lián)合教學過程、原貌,完整展現(xiàn)了歷屆學生的設計作業(yè),真實地反映了師生們對北京城市與建筑問題的思考的發(fā)展歷程,從一個側面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反思歷史、展望未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