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民族學中華民族精神研究

中華民族精神研究

中華民族精神研究

定 價:¥66.00

作 者: 鄭師渠 主編
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人類學

ISBN: 9787303097456 出版時間: 2009-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0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其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為本民族絕大多數(shù)成員所認同和追求的價值取內、道德規(guī)范和審美情趣,是一個民族共同的心理、德性與特質的集中反映。民族精神既集中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及其文化的個性與特質,它便成為了本民族賴以凝聚與發(fā)展的強大精神支柱。

作者簡介

暫缺《中華民族精神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
上篇
第一章 先秦華夏族的形成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奠基
一、華夏族的形成與兼容并包精神的構建
二、華夏諸國對于諸少數(shù)族的政策
三、民族精神的奠基
第二章 秦漢魏晉南北朝民族、宗教、思想的沖突與融合
一、民族沖突與融合
二、宗教信仰的實用選擇與自我調適
三、思想的交融與詩化人生模式的確立
第三章 隋唐“盛唐氣象”——中華民族精神的凝練、提升和拓展
一、開放恢弘——“四海一家”的時代
二、兼容并蓄——和合精神的豐富與發(fā)展
三、創(chuàng)新競爭——昂揚進取的時代風貌
四、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延伸與傳播
第四章 宋元忠孝節(jié)義——宋人的理念與作為
一、宋人國家觀念的變化及其愛國之特征
二、“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患意識
三、孝道與綱常的理論與實踐
第五章 明清民族精神的變遷
一、生與死之間的抉擇
二、海瑞精神
三、“大丈夫”人格
結束語
中篇
第六章 近代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
一、民族與民族認同
二、西方近代民族理論的引入與中國民族西來說
三、“中華民族”觀念的提出與演變
四、兩種不同的民族認同意識及其論爭
五、中華民國的建立、發(fā)展與中華民族認同的形成
六、中華民族認同與民族精神的弘揚
第七章 愛國主義精神在近代中國的重鑄
一、愛國主義精神在近代中國的重鑄
二、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性升華
第八章 近代中國的民族自省
一、國民性、民族精神與民族反省
二、旁觀、自省、比較——三重視野之下的中國國民性
三、近代民族反省的發(fā)展歷程
四、針砭國民性弱點與體認優(yōu)秀民族精神
第九章 近代中國的“文化自覺”
一、近代中國文化自覺的歷程
二、近代文化自覺的核心內容
三、近代文化自覺的理論高度
第十章 近代科學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中華民族追索科學的探求歷程
二、科學光芒照耀下民族精神的升華
三、科學精神的培育與弘揚
第十一章 民主的追求
一、民主意識的孕育
二、近代中國人對民主的追求
三、中華民族民主精神的形成
第十二章 抗日戰(zhàn)爭與民族精神的振興以中國共產黨為中心
一、自信心——中華民族終將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二、自強不息——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氣節(jié)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度盡劫波兄弟在”——以民族大業(yè)為重,共同御侮
四、自力更生與爭取外援——自力更生與融人世界的結合
第十三章 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
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辟民族精神新境界
二、民族精神的升華和培育
下篇
第十四章 “和合”與中華民族精神
一、“和合”——自然主義的文化原則
二、儒學社會文化觀念體系中的“和合”意識
三、不同文化流派的“和合”宣傳和不同社會階層的“和合”意向
四、道家與佛家的“和合”學說
五、“和合”精神與中國國民性
第十五章 大一統(tǒng)與中華民族精神
一、夏商周大一統(tǒng)思想的萌芽
二、春秋戰(zhàn)國大一統(tǒng)思想的豐富與發(fā)展
三、秦漢大一統(tǒng)政治的實現(xiàn)與大一統(tǒng)思想的確立
四、魏晉南北朝大一統(tǒng)思想的凝聚作用
五、隋唐宋遼金多民族格局下的大一統(tǒng)思想
六、元明清大一統(tǒng)思想的發(fā)展與中華整體觀念的升華
第十六章 史學傳統(tǒng)與中華民族精神
一、史學——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二、歷史記載的長期連續(xù)與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
三、修史傳統(tǒng)與民族文化認同的提升
四、從史學的演進看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
五、史家旨趣與“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六、近代愛國主義史學與探索民族救亡之路
第十七章 義利觀與中華民族精神
一、義利觀的崇高境界——民族大義的價值取向
二、義利觀的基本精神——民本思想的確立
三、義利關系的變動——歷史盛衰的思考
四、義與利關系的調整——歷代社會變革的焦點
五、和諧社會的追求與義利關系的處理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