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中葉以來,器官移植學作為生物醫(yī)學科學中的一項新興學科發(fā)展非常迅速,成為20世紀醫(yī)學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在全球范圍內,以心、肝、腎等大器官移植為代表的器官移植技術已挽救近百萬罹患各類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同時,器官移植學科的快速發(fā)展不僅促進了基礎學科與臨床醫(yī)學的有機結合,也推動了移植相關學科的整體進步。在此基礎上,器官聯合移植乃至多器官移植技術應運而生,并在臨床實踐中初步展現出耀眼的光芒。器官聯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1960年Starzl和Krapp開始進行動物實驗研究。因該類手術規(guī)模巨大、操作復雜、對循環(huán)干擾大、術后并發(fā)癥多且死亡率很高等因素,此后20余年間,器官聯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一直處于摸索階段,進展緩慢。1983年Starzl進行了首例臨床多器官聯合移植,標志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聯合移植開始在臨床中應用。嗣后,隨著單器官移植的日臻成熟,免疫抑制劑、抗感染藥物的更新以及術后監(jiān)測水平的提高極大地改善了移植效果和術后生存率,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聯合移植有了長足發(fā)展。據統(tǒng)計2001年全球共施行94例器官簇移植,2003年發(fā)展到170例。2001年至2005年全美共進行包括器官簇移植在內的多器官聯合移植分別為236例、321例、350例、438例和258例;歐洲近年來的多器官移植也取得了較大發(fā)展,移植例數逐年上升。從全球范圍來看,美歐發(fā)達國家在該方面開展較早、累積例數較多、經驗和技術相對成熟。單器官疾患可損害其他器官功能,甚至波及其他臟器;部分單器官疾病從胚胎發(fā)育角度看具有多器官的關聯性,其解剖結構、功能緊密聯系。對于累及2個或2個以上器官的終末期疾病,單器官移植束手無策,而器官聯合移植及多器官移植恰恰能解決這一缺陷。臨床實踐表明,肝腎聯合移植、胰腎聯合移植及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等手術方式很好地解決了臨床中肝腎功能衰竭、糖尿病導致腎功能衰竭、終末期肝胰疾病等一系列難題,為患者提供治愈和康復的機會,也為部分腫瘤性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切除的手術機會。因此,該類技術應具有很大的臨床應用前景。在我國,該技術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同濟醫(yī)科大學開始了多器官移植的初步嘗試。1996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器官移植中心開展了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2003年與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合作成功開展了亞洲首例肝腸聯合移植;2004年5月施行了亞洲首例成功的腹部器官簇移植,在國內、外引起較大反響,被列為2004年中國醫(yī)藥十大科技新聞之一。此后,上海瑞金醫(yī)院、武漢同濟醫(yī)院也先后開展了臨床多器官移植技術。近年來我國在單器官移植方面進展迅速,為多器官移植和聯合器官移植術的開展、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及技術基礎。而目前國內外尚無專門介紹器官聯合移植多器官移植的專著,編寫《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的目的是為了盡快填補國內這一空缺,希望能為我國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聯合移植的發(fā)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全書共18章約80萬字,對多器官移植、器官聯合移植技術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介紹。內容包括多器官移植、器官聯合移植技術的發(fā)展歷史、相關基礎知識、最新進展和展望;對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聯合移植的適應證、術前檢查和準備、供體和受體的手術方式、麻醉及監(jiān)護、術后管理和護理等知識進行全面闡述。參與編寫《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的作者有國內移植界著名專家教授、多年從事一線工作的臨床醫(yī)生和從事相關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他們查閱了國內外大量文獻,參考當前國際上該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知識進展,總結了多器官移植與器官聯合移植手術學的豐富經驗和細致的圍手術期處理方法。希望對廣大從事器官移植工作的同道們啟迪思路、深入研究、選擇術式和治療方案能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