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理論視野
小說八條——不談成績,只說問題
敘述的盛宴語言的危機
怎么寫·寫什么——當前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基本問題
職業(yè)批評與媒體傳播
評論界要適應文學新格局
青春文學與“80后”寫作
關于小小說創(chuàng)作答記者問
關于詩歌的外行話
第二輯 綜合述評
我所經歷的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我所經歷的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1988至1990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1990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1991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1994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1995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1996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1997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1998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2000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2002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2008年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述評
第三輯 作品評價
不成熟的陸文夫
神話的復歸
《洗澡》:《圍城》第二種
現世的人生現實的池莉
張煒:復雜的敘事——讀長篇小說《能不憶蜀葵》
中國巴頓——再讀鄧一光《我是太陽》
大風起兮云飛揚——讀陳國凱長篇小說《大風起兮》
一部來自民間的箴言——讀關仁山長篇新作《白紙門》
《大雪無痕》的震撼人心之處
冰涼的包子與熱忱的奉獻
神秘色彩從何而來——讀少數民族新人佳作
名編輯自己的小說
徽式大院的歷史背影——讀楊黎光長篇小說《園青坊老宅》
周東進和魏明坤誰干得過誰——讀長篇小說《楚河漢界》
政治利益與至高利益——讀周梅森《至高利益》
張平的品牌之作——讀長篇小說《十面埋伏》
惡之花——對王松新知青小說數篇的一種解讀
讀阿成與墨生談城市文學
更接近神祗的徐小斌
工業(yè)題材創(chuàng)作的一次突破
歷史產生魅力——讀工業(yè)題材長篇小說《機器》
從歷史的天空到歷史的地面——讀徐貴祥長篇小說新作《四面八方》
龐大而令人興奮的寫作——讀孫皓暉十一卷本長篇小說《大秦帝國》
揣摩:老百姓喜歡的軍事文學
高考,不倦的話題——讀《中國高考報告》有感
曠野無人識英雄——讀李蘭妮新作《曠野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