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他山之石,為我所用。固然“為我所用”是最終的目的追求,但是,“用”的前提是對他山之石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雖說法律首先具有民族性或國家性或地域性,但是任何法律的發(fā)展又無法遠離不同民族或國家或地域法律文化之間信息交流的長河而顧影自憐。為此,法學的學習與研究需要黃石公先生所說的那樣一種精神,即“博學切問,所以廣知”。因此,學會交流、學會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學會在發(fā)現(xiàn)中汲取、學會在汲取中發(fā)展,這是中國當代法學界現(xiàn)在與未來的思維與視野中無法忽視的內容。上述思考構成《學說匯纂(第2卷)》宗旨之核心。本卷收錄的作品,固然有其特點,但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本卷的作品多來自于我們在20Q7年5月在羅馬舉辦的中國學者羅馬法高級研究班中的意大利學者的研究報告。2007年5月1~15日,在舉世聞名的充滿文化古韻的羅馬,在名畫環(huán)繞、令觀賞者流連忘返的Campito11i0博物館會議廳內,來自國內15所大學的18位中國教授與意大利的多位羅馬法教授、私法學教授開始了為期15天的學習和研討。在研究班內,14位意大利學者分別就羅馬法、意大利民法的一些理論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這些見解對我們了解羅馬法、意大利民法均有較大幫助。如果將它們“雪藏”,不僅不利于我們的法學發(fā)展,也是資源的浪費。為此,在獲得作者同意的情況下,我們組織在意大利攻讀法學博士學位的中國年輕學者們共同對意大利學者們的報告進行了翻譯,丁玫、費安玲、劉家安、陳漢等對這些譯文分別進行了校對。我們希望通過《學說匯纂(第2卷)》將這些作品展示在中國法律人的面前,使他們在逐漸的知識信息視野中又出現(xiàn)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