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建設史》的寫作體例以敘事為主,寫作重心是執(zhí)政后黨的建設。一般說來,黨的建設與黨的政治路線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黨的建設史應以黨的執(zhí)政路線變化為分期標志。但由于寫作的重心及寫作方便緣故,《中國共產黨建設史》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建設分為兩部分,一是從黨成立到遵義會議前,黨從幼年走向成熟;二是從遵義會議后到執(zhí)政前,是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毛澤東語)成功的時期。執(zhí)政后黨的建設,以黨的政治路線的發(fā)展變化為分期標志,因此,《中國共產黨建設史》的第四章把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黨的九大、十大直至十一大歸并為一章,這是需要特別說明的。學習中國共產黨建設的歷史,可以使人們對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的全貌有更多的了解,對黨的建設的特點、規(guī)律有大致的理解,有利于進一步探索解決黨的建設的現實問題的途徑、方法。有鑒于此,中央黨校教務部組織編寫《中國共產黨建設史》,作為中央黨校教材,其適用范圍主要是黨政干部、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專業(yè)研究生?!吨袊伯a黨建設史》寫作的指導原則: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史實;二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文獻作全面分析;三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文獻與客觀實際結合起來描述歷史。無論是對黨的建設發(fā)展歷史的宏觀把握,還是對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作者都力圖貫穿上述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