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傳記科學家廣州第一家族的傳奇人物:許錫纘

廣州第一家族的傳奇人物:許錫纘

廣州第一家族的傳奇人物:許錫纘

定 價:¥68.00

作 者: 王大偉 等編,師元光 主筆
出版社: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科學家

ISBN: 9787802433793 出版時間: 2009-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3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許錫纘是一位歷史傳奇人物。他有著“廣州第一家族”的顯赫背景,有著辛亥革命元老和在國民政府位居高官的父輩。但他卻從青年時代起,就選擇了跟隨共產(chǎn)黨,走上了為抗日救國、為推翻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為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而奮斗的道路。他曾經(jīng)是潛伏在國民黨核心軍事部門的地下黨,也曾經(jīng)是解放后航空工業(yè)重要崗位的領導者,但也經(jīng)歷了新中國成立以后歷次政治運動的清肅和批判。他的人生機遇和自強不息、不懈追求的精神,值得人們深思和探討……

作者簡介

暫缺《廣州第一家族的傳奇人物:許錫纘》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在有關中國航空工業(yè)歷史的諸多著述中,許錫纘經(jīng)常被作為一個傳奇人物。與他一起共過事的人(航空工業(yè)系統(tǒng)內年齡較大一些的人),在談及航空工業(yè)的往事時,常常會提起他。大家談論最多的是他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利用在國民黨國防部工作之便,為解放軍提供軍事情報、策反敵空軍人員和配合渡江戰(zhàn)役、上海解放,等等的事情。
  許錫纘家世淵源,出身于被稱為“廣州第一家族”的廣州許氏家族,是歷經(jīng)多代的名門望族,其遠祖可溯至唐宋時期“潮州八賢”之一的許申及其曾孫一北宋太宗曾孫女德安公主駙馬、殿值許玨。
  許氏家族的一脈由潮州往南遷徙,在距今六百多年前,來到了現(xiàn)在隸屬汕頭市區(qū)的歧山溝南村。一代名人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便是溝南許家的后代。在溝南村的照壁上,有魯迅先生題寫的“溝南許地”四個字。
  溝南許氏家族繁衍五代之后,向外輻射。其中一支,來到廣州,在高第街創(chuàng)業(yè)、扎根。矗立在高第街上被許氏家族稱為“大屋”的許氏家廟,就是許氏家族歷史的見證。
  許錫纘的父親許崇灝和叔叔許濟、堂叔叔許崇智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也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勛,人們稱之為“許氏三杰”。然而就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卻培養(yǎng)出一位共產(chǎn)黨的堅定追隨者。許錫纘在大學時期,就積極參加進步的學生運動。1936年,參加了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民族武裝自衛(wèi)會。1938年,25歲的許錫纘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他雖然長期身穿國民黨空軍的官佐服,但卻始終追隨黨的組織,為黨的事業(yè)作出了最大努力。尤其是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從美國實習歸來的許錫纘,經(jīng)錢昌祚介紹進入了國民政府國防部第六廳。在這里,他按照出國前中共南方局領導同志“同意出國,回國后找黨”的指示,冒著極大風險,苦苦地尋找與地下黨組織的聯(lián)系。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的情報機構取得聯(lián)系后,盡管他的組織關系并沒有恢復,但他仍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情報工作中,一次次把國民黨的軍事機密送交地下黨的聯(lián)絡人員,為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政權給了許錫纘在新中國航空工業(yè)建設中發(fā)揮自己能力的機會。1949年,他參與了新中國空軍21廠的組建工作。1951年,空軍的工廠移交航空工業(yè)局以后,他從511廠(原空軍21廠)調沈陽111廠任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以后又參與主持410廠的籌建和基本建設。在革命勝利后的中國航空工業(yè)事業(yè)中,許錫纘忘我地工作著。
  他是一位理想主義的革命者,充滿著藝術家的浪漫。雖然平日沉默寡言,但內心里始終燃燒著對事業(yè)、愛情和友情火一般的激情。建國以后,執(zhí)政黨的領導層開始出現(xiàn)了對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不同意見,黨內的路線分歧也演化為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在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中,許錫纘的革命理想主義和他耿直、倔強的性格決定了他乖舛的命運,他從航空工業(yè)的一位高級領導人崗位上跌落下來。1957年,他被劃為右派分子,開除出黨、下放勞動改造。1961年,他的右派分子帽子被摘掉,但黨籍卻直到1979年才得以恢復。這是他一生中第二次恢復黨籍。第一次是因為1943年出國后失去與組織的聯(lián)系,歷時6年。第二次,經(jīng)過了漫長的22年。
  許錫纘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叛逆的精神使他走上了輝煌的革命道路,而堅持己見、直言無忌的性格也使他的生命之光一次次黯淡下來。但他的生命力是頑強的,在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中國共產(chǎn)黨的事業(yè)開始了新的長征以后,許錫纘煥發(fā)出新的青春。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盡管他的工作并不那么順利,作為一個部門的領導成員,也并沒有取得足夠突出的業(yè)績;他的思想認識也許還不能完全適應迅速變化和發(fā)展的社會潮流,但他關注黨和國家命運、關心人民群眾疾苦、一心想把組織交給的工作做好的心愿始終沒有變。在離休以后,他滿腔熱情地尋找繼續(xù)發(fā)揮作用的機會;在耄耋之年,還寫下了多部紀實小說和歷史資料,記述自己的親歷、親為,總結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
  研究許錫纘,可以使我們更多地了解當代中國和中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歷史,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老一輩革命者和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對民族、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
  許錫纘遺體告別儀式上的“許錫纘生平”中,對他是這樣評價的:
  許錫纘同志對黨、對航空工業(yè)忠心耿耿、胸懷坦蕩。他為人耿直、剛正不阿,他對腐敗現(xiàn)象嫉惡如仇,對人民群眾感情至深。他曾在1955年肅反、1957年反右以及文化大革命中屢受不公正對待,但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忍辱負重、無怨無悔,仍兢兢業(yè)業(yè)為黨工作。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組織為他徹底平反,落實了政策。為補償失去的時光,他加倍地努力工作,以頑強的革命意志與疾病進行抗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
  許錫纘同志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革命和中國的航空事業(y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奮斗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領導、好黨員,我們要學習他的優(yōu)秀品質和堅忍不拔的革命精神,為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努力奮斗!
  這一段話,說出了我們編寫此書的初衷。
  編者
  2009年6月
后記
  2005年底,從吳老(注:吳大觀,新中國航空事業(yè)與發(fā)動機事業(yè)創(chuàng)建者之一)處知道了王士倬,熱心于航空工業(yè)史和航空人物研究的我們開始策劃、編寫“航空人物叢書”之一的《中國航空事業(yè)先驅王士倬》。
  一次交談中,問了吳老一個問題,錢學森是王士倬的學生,而且一直對王先生心存敬意,為什么在1955年,他回國以后,不把王先生請進他創(chuàng)建的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如果那樣,王士倬先生豈不少受許多罪而能為航空工業(yè)多做點事。吳老嘆氣:你們太不了解歷史!言外頗有“君少年未更事”之意。接著,他說,在我們航空工業(yè)中,還有一位許錫纘,他的生平機遇與王士倬先生有相似之處。
  對于許錫纘,我們之中幾位年長一些的并不陌生。
  曹競南,文革時期就認識了許錫纘,后來成為忘年之交;王大偉,中航技創(chuàng)辦初期即與許錫纘有工作接觸。許錫纘離休以后,他們之間過從甚密。
  在航空工業(yè)界,許錫纘一直被認為是一位傳奇人物,為革命做了不少貢獻,但也吃了不少苦頭。他的人生經(jīng)歷,承栽了太多的中國革命和航空工業(yè)歷史的元素。于是,我們開始了對傳奇人物許錫纘傳記的編寫工作。
  首先,是拜訪許錫纘夫人朱清和老人。
  老人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英語副教授,年過九旬。她正在為出版許錫纘文稿、詩集的事忙碌。身前身后,幾乎被手稿、書刊以及各種各樣的文字紙張所淹沒。聽到我們的想法,她表示支持,并毫無保留地將保存的歷史資料交由我們選用。
  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得以查閱許錫纘的檔案資料。付舒拉欣然接受為傳記作序。黨委副書記黃斌和老領導都表示,此項工作有現(xiàn)實意義,也了了朱清和老人的一個心愿。他們的支持和參與成為編寫工作最強勁的動力。
  編寫中,我們盡可能做到客觀、真實,言必有證、無證不信。
  許錫纘生前喜歡寫作,除發(fā)表、出版的作品外,還有大量的詩、文稿和日記。除檔案和已有的許錫纘著述以及親友、同事的回憶、紀念文字外,許錫纘日記是我們編寫這本傳記的重要依據(jù)。尤其是他在接受“改造”和離休以后的經(jīng)歷,基本上是擷取日記的內容。
  許錫纘一生保持寫日記的習慣,現(xiàn)存近30冊,我們整理、摘錄的共計27年(其中有的是兩年用一個日記本)。遺憾的是有些重要年份,如1935、1936年(上海交大時期)、19381949年(在成都入黨和赴美學習、在國民黨國防部工作)、19501951年(南京511廠至沈陽112廠、111廠初期)、1957年(被劃為右派分子)、19861990(離休后活動較多的時期)等,已經(jīng)缺失。個中原委,有的許錫纘在日記中有解釋,如1938年以后到解放前夕,許錫纘認為是由于入黨后,為保密,所以停止了寫日記。其他的則不得而知。
  日記是一個人的私密,是個人內心世界的寫照。
  知名旅美作家林達在一篇文章中介紹了美國當代歷史學家布朗茲的一次演講。(布朗茲是一位很活躍的歷史學教授,搞的是美國史,他的《美國第一人》,是本杰明.富蘭克林的傳記,得過普利策獎、洛杉礬時報獎,他的《黃金時代》被評為華盛頓時報最佳書籍)布朗茲告訴學生,只要每天寫日記,記下生活中看到的、經(jīng)歷的或者聽來的最基本的真實情況,那些報紙上廣播里沒有的事實。等你去世后,用不了50年,歷史學家在描述你在世時期的歷史時,必定會非常感激你記下的歷史事實,必定會一遍一遍地引用你的日記。這樣的日記,會剔除多少偏見和誤解,會幫助真相透過時間的迷霧,重現(xiàn)在后代面前。
  對于一個歷史學家,這個見解自然有其獨到之處。因為他必定大量引用過某人的日記。我們在編寫許錫纘傳記時,他的日記也確實起到了讓歷史“真相透過時間的迷霧”而“重現(xiàn)在后代面前”的作用。去掉歷史學家的實用主義,人們一般認為,把經(jīng)歷過的寫下來,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緒以及撫平創(chuàng)傷。但也還有另一種觀點。有報道,英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經(jīng)常寫日記的人比不寫日記的人更容易受到頭痛、失眠、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社交障礙的困擾。這一發(fā)現(xiàn)對人們的常識提出了挑戰(zhàn)。研究者之一的英國格拉斯哥喀里多尼安大學的伊萊恩.鄧肯說:“事實上,如果你什么都不寫可能要好得多。”這些觀點,似乎都有道理,起碼對許錫纘日記而言。正因為有了這些日記,我們才得以了解一個處于真實歷史環(huán)境下的真實的許錫纘。而日記也告訴我們,他確實也受到“頭痛、失眠、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社交障礙的困擾?!痹谌穗H關系的處理方面,他甚至有著某些偏執(zhí)的表現(xiàn)。也許他的“不良情緒”通過日記會得到某種宣泄,但更多的是留下了不少過于情緒化的尖厲言詞。我們隱去了日記中某些人的名字,當然也不希望有讀者按圖索驥、探本求源,把那些用刪節(jié)號代替的空白填充起來。通過日記看一個人,看當年的事,應該謹慎、更謹慎。一位網(wǎng)友的話很精彩:“一個能堅持每天寫日記的人肯定是不平凡的。因為他善于總結,善于分析,善于利用一分一秒的時間,他還有超人的毅力。我決不是夸大,當然這里說的寫日記是認認真真寫,我們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像曾國藩那樣呢?”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對許錫纘表示敬佩。在認真仔細地用許錫纘自己的文字、用類似拼圖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建構后,我們奉獻在讀者面前這樣一位老前輩、老革命、老領導,誠摯希望得到熟悉許錫纘的老一輩人給予我們批評指教。在編寫過程中,我們走訪了俞公沼、張汝煐、朱傳均、趙光琛等前輩,他們的回憶、談話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也給予我們非常寶貴的啟示,使我們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書稿聽取了朱清和老人意見并經(jīng)中航技、張汝蟆、俞公沼和許錫纘親友許錫振(堂弟)、許康寧(大女兒)審閱、修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編寫組2009年6月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