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中國教育事業(yè)中國教育史研究·秦漢魏晉南北朝分卷

中國教育史研究·秦漢魏晉南北朝分卷

中國教育史研究·秦漢魏晉南北朝分卷

定 價:¥64.00

作 者: 金忠明 主編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教育

ISBN: 9787561767078 出版時間: 200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4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陳學恂教授主持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教育史研究》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分卷。全書共分上下兩篇,內(nèi)容包括:秦統(tǒng)一之際的教育;漢代的教化思想及文教政策的確立;漢代教化模式的構建;社會劇變與人才價值觀轉(zhuǎn)化;魏晉南北朝的官學等。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教育史研究·秦漢魏晉南北朝分卷》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發(fā)展中的教育轉(zhuǎn)化與重建
   一、進取與守成
   二、法治與德治
   三、學說與制度
   四、文本與學派
   五、差異與漢化
   六、多元與整合
   七、學校與風俗
   八、家教與宗族
   九、選才與考試
上篇 秦漢時期的教育
 概述
   一、政治:“漢承秦制”
   二、經(jīng)濟:從“獎勵耕戰(zhàn)”到“重農(nóng)抑商”
   三、學術:諸學歸于一尊
   四、教育:開啟新時代
 第一章 秦統(tǒng)一之際的教育
 第一節(jié) 秦統(tǒng)一后文教政策的確立
   一、中央專制政體的建立
   二、秦代的文教政策
   三、秦簡中的文教政策思想
   四、秦代文教政策的局限
 第二節(jié) 秦代的吏師教育與博士制度
   一、吏師的培養(yǎng)和選拔
   二、《為吏之道》與法治人才
   三、博士制度
 第二章 漢代的教化思想及文教政策的確立
 第一節(jié) 漢初對秦法教政策的批判總結
   一、漢初的治國政策
   二、漢初的統(tǒng)治思想
   三、漢初教化的基本觀點
   四、樂教理論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儒家教化思想的流行
   一、陸賈的思想
   二、賈誼的教育思想
   三、《淮南子》中的禮樂教化論
 第三節(jié) 政令統(tǒng)一與獨尊儒術
   一、尊儒與尚法結合的統(tǒng)治政策
   二、定儒術為國家一統(tǒng)
 第四節(jié) 選舉與取士
   一、先秦對選官制度的探索
   二、西漢時期的取士
   三、漢代的取士制度
   四、察舉的意義
   五、官吏任用制度
 第三章 漢代教化模式的構建
 第一節(jié) 儒家教化成為國策
   一、儒學對教化措施的主張
   二、儒家教化政策的深入
   三、東漢時期儒生的教化主張
 第二節(jié) 漢代教化模式的確立
   一、規(guī)定朝儀標準,加強皇權威勢
   二、勸課農(nóng)桑
   三、喪葬禮儀
   四、封禪
   五、官吏的身先示范
   六、尊師重教,重注經(jīng)典
   七、行“孝”政
 第三節(jié) 教化模式的鞏固及思想的深化
   一、《禮記》中的教化思想
   二、《孝經(jīng)》中的教化思想
 第四節(jié) 經(jīng)的今古文之爭
   一、今文經(jīng)和古文經(jīng)之爭的起源
   二、今古文之爭的開始
   三、今古文經(jīng)學的合流與斗爭的終結
 第四章 漢代的官學
 第一節(jié) 太學
   一、太學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
   二、太學的教師與學生
   三、太學的教學內(nèi)容與方法
   四、太學的視學與考試
   五、太學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地方官學
   一、地方官學的設置與發(fā)展
   二、地方官學的教學與管理
   三、地方官學的特點與影響
 第三節(jié) 貴胄教育
   一、君主教育
   二、宮人教育
   三、諸侯王教育
   四、貴戚教育
 第四節(jié) 鴻都門學
   一、鴻都門學的創(chuàng)建
   二、教學內(nèi)容
   三、學生出路
   四、影響
 第五章 漢代的私學、家教及教育思想的變遷
 第一節(jié) 私學
   一、私學的恢復與發(fā)展
   二、私學的類型
   三、私學的教學
   四、私學的特點及影響
 第二節(jié) 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類型
   二、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
   三、家庭教育的方法
   四、家庭教育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漢末教育思想的變遷
   一、經(jīng)學教育內(nèi)部的統(tǒng)一與融合
   二、儒家獨尊的格局受到挑戰(zhàn)
   三、人才選拔制度的發(fā)展
   四、學風士風的轉(zhuǎn)變
下篇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
 概述
   一、政治:社會與民族矛盾交疊
   二、經(jīng)濟:人口變遷中的生產(chǎn)方式
   三、學術文化:由獨尊趨向多元
   四、教育:思想與制度搏動中的新生
 第六章 社會劇變與人才價值觀轉(zhuǎn)化
 第一節(jié) 名實之辯的教育意義
   一、歷史肇端——名實之辯的由來
   二、風云再起——名實之辯的發(fā)展
   三、花開兩朵——言意之辯的興盛
 第二節(jié) 才性之辯的教育意義
   一、才性之辯的含義
   二、才性之辯的發(fā)展
   三、才性之辯的教育意蘊
 第三節(jié) 九品中正制與人才選拔制度
   一、“九品中正制”之名
   二、“九品中正制”之實
   三、“九品中正制”之思
 第四節(jié) 人才理論的發(fā)展
   一、劉劭的人才觀
   二、諸葛亮的人才觀
   三、傅玄的人才觀
   四、劉子的人才觀
   五、顏之推的人才觀
 第七章 儒學轉(zhuǎn)型與教育思想的多元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儒學的轉(zhuǎn)型
   一、背景:時代動蕩與社會紛爭
   二、理論:儒學缺憾與玄學補充
   三、現(xiàn)實:儒學潛流與北朝漢化
 第二節(jié) 家族的教化活動
   一、家族與宗族
   二、家族教育興盛的表現(xiàn)
   三、家族教育興盛的原因
   四、家族教育中女子的力量
 第三節(jié) 玄學教育思想
   一、玄學的教育價值觀
   二、玄學的教育目標
   三、玄學的教育內(nèi)容
   四、玄學的教學方式
 第八章 宗教發(fā)展與社會多元教化
 第一節(jié) 佛教與教化
   一、佛教傳人初期
   二、佛教的世俗教化
   三、佛教義理的滲透
 第二節(jié) 道教與教化
   一、道教的發(fā)展
   二、道教的目標
   三、道教的修煉方式
 第三節(jié) 儒、道、佛的融合與多元教化
   一、佛教與儒學的磨合
   二、道教與佛教的融合
   三、多元教化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的官學
 第一節(jié) 漢末三國時期的官學
   一、荊州官學
   二、魏國的官學
   三、蜀、吳的官學
 第二節(jié) 兩晉的官學
   一、西晉的官學
   二、東晉的官學
 第三節(jié) 南朝的官學
   一、時興時廢的國子學
   二、新興的學館
   三、緩慢發(fā)展的地方官學
 第四節(jié) 十六國北朝的官學
   一、十六國時期的官學
   二、北朝的官學
 第十章 魏晉南北朝的私學
 第一節(jié) 漢末三國的私學
   一、漢末三國私學實況
   二、漢末三國私學的特點和原因
 第二節(jié) 兩晉的私學
   一、西晉的私學
   二、東晉的私學
 第三節(jié) 十六國北朝的私學
   一、十六國時期的私學
   二、北朝的私學
 第四節(jié) 南朝的私學
   一、南朝的文教政策與選士制度
   二、南朝私學實況
   三、南朝私學特點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