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生,江蘇省鹽城市人,1968年3月入伍,歷任書記,排長、編輯、《解放軍生活》雜志首任主編、總政干部部干事,總政贏工部編研室副主任、解放軍出版社社長、中國軍事科學學會理事、中國出版家協(xié)會理事、高級編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79年調入解放軍出版社,參加了《星火燎原》叢書和徐向前元帥回憶錄《歷史的回顧》、《紅四方面軍戰(zhàn)史》等圖書的編輯工作。1984年負責創(chuàng)辦了《解放軍生活》雜志,為首任主編,雜志創(chuàng)刊時國家主席李先念、全國政協(xié)主席鄧穎超、徐向前和聶榮臻元帥寫信、題詞、致電祝賀,楊尚昆、楊得志、余秋里、洪學智、張愛萍等領導同志出席了創(chuàng)刊茶話會。1985年在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胡錦濤同志的領導下,參加組織領導了《解放軍生活》與《中國青年》等青年報刊聯(lián)合發(fā)起的“祖國為邊陲優(yōu)秀兒女掛獎章”話動,負責了軍隊的評選工作。1986年參加組織領導了評選“全軍優(yōu)秀班長”活動,徐向前、聶榮臻元帥和楊得志、余秋里、洪學智、張愛萍等領導同志接見了優(yōu)秀班長代表。1987年參加領導攝制了我軍60年歷史的電視系列片《讓歷史告訴未來》。1988年調總政干部部,參加了《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參加考察了沈陽、南京戰(zhàn)區(qū)軍以上領導班子和蘭州軍區(qū)空軍師以上領導班子。負責了電視系列片《延伸的長城》的攝制工作,江澤民主席為該片題寫了片名。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的立法工作。1999年任解放軍出版社社長,組織領導了江澤民同志的重要著作《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和《世界新軍事變革研究叢書》、《部隊戰(zhàn)斗精神培育叢書》等五千多種圖書教材的編輯出版發(fā)行工作。主要作品有《東西方人居環(huán)境比較美學-歐洲?杭州?蘇州》、《論日本軍事主義的侵略戰(zhàn)爭》、《皇城根腳下的握手——我與溥杰先生的忘年交》、《他們的團長他們的團——原國民黨高級將領談中國遠征軍》、《評等一些反腐敗題材電視劇消極的社會影響》和《梅普時代的俄羅斯政局和當前世界一些具體問題的形勢分析》等。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前身是1937年創(chuàng)建的晉察冀抗日軍政千校和1958年成立的裝甲兵學院。聶榮臻、葉劍英元帥,許光達大將、孫毅中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擔任學院主要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主要擔負全軍裝甲步兵指揮、裝甲兵偵察指揮、預任參謀和北京、沈陽軍區(qū)步兵指揮、政治指導員等專業(yè)培訓及各類分隊指揮干部輪訓、軍事留學生培訓和軍事函授教育任務。設有兵種戰(zhàn)術學、軍事裝備學、作戰(zhàn)指揮學等三個學科和裝甲步兵指揮、裝甲兵偵察指揮、步兵指揮、輕便炮兵指揮、基層政治工作等主要專業(yè),建有綜合化、現代化、配套化的教學設施和訓練場地,擁有作戰(zhàn)實驗室、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及各種實驗室近200個,圖書館藏書100余萬冊,建有9000多個信息終端的萬兆以太校園網,教學訓練資源十分豐富。學院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學院緊緊圍繞培養(yǎng)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總目標,積極完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優(yōu)化學科專業(yè),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強化教學管理,改進教學方法,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逐步提高;學院堅持以科研為先導,教學與科研并舉,面向教育教學改革和部隊建設主戰(zhàn)場,積極開展基礎性、應用性和前瞻性研究,下大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充分發(fā)揮了院校的職能作用。迄今為止,學院先后培養(yǎng)了7萬余名高素質軍事指揮軍官;近年來,取得軍隊院枚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共50余項。學院積極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接待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政府首腦、高級將領及駐華武官。學院于1995年開始培訓外國留學生,設置有特種作戰(zhàn)指揮、特種警衛(wèi)、步兵指揮、機械化步兵指揮、輕便炮兵指揮等專業(yè),為50多個國家培養(yǎng)了600余名軍事留學生。開放的教育理念、先進的教學條件、過硬的辦學實力,贏得了中外友人的廣泛贊譽。伴隨著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飛速發(fā)展,肩負我軍機械化、信息化建設歷史使命的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地位、作用更加重要,責任、使命更加光榮。學院必將牢記我軍新的歷史任務,與時俱進、和諧發(fā)展、再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