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財政、金融財政稅收十九世紀后半期的中國財政與經濟

十九世紀后半期的中國財政與經濟

十九世紀后半期的中國財政與經濟

定 價:¥29.80

作 者: 彭澤益 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標 簽: 財政稅收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0115191 出版時間: 201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13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論文,以檔案和文獻資料為依據進行分析研究,廣泛涉及19世紀后半期的工農業(yè)、商業(yè)、外貿、財政、貨幣、金融、地租形態(tài)、行會制度以及社會各階級等方面,并對這一時期的經濟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重點闡釋了在戰(zhàn)爭賠款和鎮(zhèn)壓人民起義軍費雙重壓力下,清朝政府所面臨的財政困境及其搜刮政策,而清政府的竭蹶搜刮,進一步引起了國民經濟的惡化和階級矛盾的加劇。附錄中的《中國經濟史研究中的計量問題》一文,對于中國經濟史研究而言,更是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作者簡介

  彭澤益(1916-1994),原籍湖南常德,生于湖南安鄉(xiāng)。早年就讀于中山大學文學院歷史系,1942年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1943年考入武漢大學文科研究所專攻中國近代史,1945年畢業(yè)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歷史系助教。1947年初入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和副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清史分冊副主編。著有《太平天國革命思潮》、《十九世紀后半期的中國財政與經濟》,編有《中國近代手工業(yè)史資料》、《中國工商行會史料集》、《清代工商行業(yè)碑文集粹》等,另有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論鴉片戰(zhàn)爭賠款
一、英國殖民者勒索賠款的三個項目:煙價、行欠、戰(zhàn)費
二、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對償還賠款的羅掘
 三、戰(zhàn)爭賠款加重人民的負擔
鴉片戰(zhàn)后十年問銀貴錢賤波動下的中國經濟與階級關系
 一、銀貴錢賤問題的形成及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二、銀貴錢賤波動下的中國社會各階級
 三、銀貴錢賤促進戰(zhàn)后中國社會矛盾的加劇
成豐朝銀庫收支剖析
 一、收支規(guī)模變化
 二、銀錢比重和實銀出入數
 三、發(fā)行票鈔和鑄錢收入
 四、歲計盈虧和庫貯銀數
1853-1868年的中國通貨膨脹
 一、濫發(fā)通貨強制通行
 二、新發(fā)通貨從流通“壅滯”到崩潰的過程
 三、銀票、寶鈔和銅鐵大錢貶值的趨勢
 四、銀價物價上漲的幅度
 五、通貨膨脹是統(tǒng)治階級掠奪勞動人民群眾的手段
清代成同年間軍需奏銷統(tǒng)計
 一、鎮(zhèn)壓太平軍軍費部分
 二、鎮(zhèn)壓捻軍軍費部分
 三、鎮(zhèn)壓西北回民起義軍費部分
 四、鎮(zhèn)壓西南及兩粵閩臺各族人民起義軍費部分
19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清朝財政危機和財政搜刮的加劇
 一、國庫空虛與財政危機的狀況
 二、戰(zhàn)時財政措施和搜刮方式
 三、各種搜刮收入對籌措軍費的作用
19世紀后期中國城市手工業(yè)商業(yè)行會的重建和作用
 一、行會組織恢復和發(fā)展的趨勢
 二、重整行規(guī)對市場競爭的抵制
 三、行會在戰(zhàn)后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地位和作用
附錄一 中國經濟史研究中的計量問題
附錄二 彭澤益著述目錄
附錄三 彭澤益?zhèn)髀?/div>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