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論清朝對外體制研究

清朝對外體制研究

清朝對外體制研究

定 價:¥59.00

作 者: 曹雯 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政治理論

ISBN: 9787509714539 出版時間: 201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2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在清代,歐洲早期的貿易商船為何來到中國的南方口岸,繼而遵循著怎樣的口岸交易方式?曾經(jīng)三關三開中俄恰克圖邊境貿易的清朝政府如何看待那些渴望進入中國進行貿易的俄國人,繼而將中俄關系置于怎樣的政治框架中?那些身懷各種特殊技藝的耶穌會傳教士以怎樣的方式進入清朝宮廷,繼而在清朝產(chǎn)生了何種程度的影響?尤其重要的是,鴉片戰(zhàn)爭到底給清朝帶來了什么,繼而令清朝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清朝對外體制研究》全面探討了清代的中國對外體制狀況。在將清朝對外關系置于中國地域、環(huán)中國地域及世界范圍的地理背景之下后.對清朝對外關系諸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將這些問題延伸到一個更為廣闊的討論維度中,如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近代文化的關系與評價。作者從上述視角所觀察到的種種歷史現(xiàn)象,幫助我們看到了清朝對外關系狀態(tài)的另外一面。

作者簡介

  曹雯,1990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95年赴日留學,先后就讀于日本國立上越教育大學、日本國立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系東洋史專業(yè)。2005年獲筑波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始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講師。研究方向為傳統(tǒng)中國自清朝至近代的對外關系史。曾在中、日史學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圖書目錄

序章
一 本課題研究之目的以及意義
二 本書的內容構成以及史料利用
第一部分 清朝藩封體制的建立與運作
第一章 藩封體制框架下的清朝與周邊國家、地域的關系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禮制下的藩封體制
第二節(jié) 藩封體制下的藩封國與互市國
第三節(jié) 清朝藩封體制下的典范——中朝關系
第四節(jié) 清朝藩封體制運營過程中的一個事例——中緬宗藩關系的建立
第二章 清前中期的中俄關系
導言
第一節(jié) 《清會典》里關于俄國的敘述
第二節(jié) 準噶爾問題與中俄關系
第三節(jié) 《故宮俄文史料》及其他史料呈現(xiàn)的中俄關系狀態(tài)
結論
第三章 廣東體制再研究
導言
第一節(jié) 廣東體制的設定和施行
第二節(jié) 乾隆二十二年前后的西北問題
第三節(jié) 江南以及江南的社會秩序
結論
第四章 在華傳教士的影響
導言
第一節(jié) 康熙朝的中俄交涉及耶穌會教士
第二節(jié) 雍正朝及其后的中俄交涉與耶穌會教士
結論
第五章 嘉慶朝對天主教的取締
導言
第一節(jié) 皇帝眼里的西洋人
第二節(jié) 嘉慶朝的國內問題
第三節(jié) 嘉慶朝天主教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及取締
結論
第二部分 藩封體制的破綻與清朝對外體制的轉換
第六章 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英爭端的焦點
導言
第一節(jié) 中英貿易的展開與英國兩次訪華的舉動
第二節(jié) 19世紀30年代英國關于平等權的主張與中國的反應
第三節(jié) 兩次鴉片戰(zhàn)爭帶來的不同影響
結論
第七章 外國公使覲見中國皇帝問題
導言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禮制下的皇帝覲見禮
第二節(jié) 兩次鴉片戰(zhàn)爭間隙的中外交往問題
第三節(jié) 咸豐朝覲見問題的提起與擱置
第四節(jié) 同治朝覲見問題的再啟與外國公使覲見中國皇帝
結論
第八章 日本公使首次覲見同治帝與近代中日關系
導言
第一節(jié) 副島種臣來華換約之背后目的
第二節(jié) 清政府對《中日修好條規(guī)》之態(tài)度與日本公使覲見問題
第三節(jié) 日本公使在京覲見活動的過程
結論
第九章 晚清朝鮮政策與對外體制的調整
導言
第一節(jié) “中外外”模式在屬邦地區(qū)的初行階段——由江華島事件看清政府的對朝政策
第二節(jié) “中外外”模式的改進階段——清政府于壬午事變后的選擇
第三節(jié) “中外外”模式的破滅——袁世凱駐朝時期的對朝政策結論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