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民族史志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變遷研究

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變遷研究

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變遷研究

定 價:¥35.00

作 者: 高志英 著 何明 編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民族史志

ISBN: 9787105106646 出版時間: 2010-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7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變遷研究》以費孝通先生的“藏彝走廊”理論中氐羌系統(tǒng)民族遷徙與民族分化融合為思路,并與王銘銘博士關于中國人類學研究的“三圈理論”相結合,旨在對于具有“中間圈”特征的古代氐羌系統(tǒng)民族遷徙之西部走廊的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變遷問題,以歷史學和人類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進行跨區(qū)域(行政區(qū)域)、跨民族的綜合系統(tǒng)研究。主要研究內(nèi)容是從唐代,唐朝、南詔、吐蕃在藏彝走廊西部核心地帶金少江流域鐵橋上下“三強逐鹿”,經(jīng)歷元代、清代直至民國時期,各民族關系和民族文化的變遷情況。此選題列入《西南邊疆民族研究書系少數(shù)民族變遷叢書》。

作者簡介

暫缺《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變遷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Preface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及研究價值
一、選題緣起
二、主要研究內(nèi)容
三、研究價值
第二節(jié) 研究回顧
一、納西族研究概述
二、藏族、普米族研究概述
三、傈僳族、怒族、獨龍族、勒墨人研究概述
第三節(jié) 研究場域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一、研究場域自然環(huán)境
二、研究場域社會環(huán)境
第二章 唐代“三強逐鹿”下的藏彝走廊西部各族
第一節(jié) 磨些蠻的遷徙與分布
一、越析詔的滅亡
二、鐵橋與磨些蠻
第二節(jié) 施蠻、順蠻、栗粟兩姓蠻、長裈蠻的遷徙與分布
一、施蠻、順蠻
二、栗粟兩姓蠻、長揮蠻
第三節(jié) 漢裳蠻、白蠻的遷徙與分布
一、漢裳蠻
二、白蠻
第四節(jié) 鐵橋上下諸族間的經(jīng)濟交流與文化變遷
一、藏彝走廊西部邊緣諸族群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二、“烏蠻別種”之討論
第三章 “元跨革囊”之后的麗江路八蠻
第一節(jié) 元跨革囊與麗江路軍民總管府的設立
一、“元跨革囊”
二、麗江路軍民總管府的設立
第二節(jié) 麗江路八種蠻的分布及其文化變遷
一、麗江路八種蠻的分布
二、麗江路八種蠻之間的文化交融與文化變遷一
第四章 明代“木氏寢強”與藏彝走廊西部邊緣各族
第一節(jié) “木氏寢強”
一、木氏土司集團的形成
二、木氏土司統(tǒng)治集團的民族構成
三、木氏土司與吐蕃的戰(zhàn)爭
四、木氏土司“世盡臣職”思想
第二節(jié) 明代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分布格局與文化變遷
一、麼些與吐蕃聚居地的消長
二、栗粟西遷瀾滄江、怒江流域及其內(nèi)部分化
第三節(jié) 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系變遷
一、栗粟頭人與木氏土司分割藏彝走廊西部邊緣管轄權
二、栗粟與藏彝走廊西部邊緣諸族的關系
第五章 清代木氏土司衰微背景下的藏彝走廊西部邊緣各族
第一節(jié) 維西恒乍繃起義與栗粟西遷
一、維西恒乍繃起義
二、栗粟西遷藏彝走廊西部邊緣
第二節(jié) 清代藏彝走廊西部邊緣北段金字塔式統(tǒng)治模式的形成
一、維西地改土歸流與地方基層管理結構的設置
二、藏族土司和喇嘛寺勢力對藏彝走廊西部邊緣北段各族的統(tǒng)治
三、栗粟、怒子之“能事者”對藏彝走廊西部邊緣北段各族的統(tǒng)治
四、中央王朝勢力在藏彝走廊西部邊緣的深入
五、瀘水段氏白族土司對藏彝走廊西部邊緣南段的經(jīng)營管理
六、西方天主教勢力滲入藏彝走廊西部邊緣北段
第三節(jié) 清代藏彝走廊西部邊緣各族的社會文化變遷
一、貢山怒子與俅子的分化與交融
……
第六章 民國時期邊疆危機背景下的藏彝走廊西部邊緣各族
第七章 民族關系與民族文化變遷問題的討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