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對第1版中的基本編寫框架予以保留:①各篇按“應用解剖與生理學”、“癥狀學”、“檢查法”、“治療方法”、“先天性疾病”、“外傷性疾病”、“炎癥性疾病”、“腫瘤”等順序安排,利于自學。②將耳鼻咽喉一般檢查設備、常用藥物以及耳鼻咽喉常用物理治療方法列入同一篇,以利教與學。③按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體系,將頸科學及顱底外科學列為獨立的篇,_并對其內容進行完善。④重要章節(jié)末有一至數道思考題,篇末列出主要參考文獻,供學生自學與討論,以便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掌握。⑤書末附有中英文對照索引,便于查閱與學習專業(yè)外文詞匯。⑥鑒于解剖知識對臨床醫(yī)學學習的重要性,而耳鼻咽喉諸器官以及顱底等諸部位的解剖尤為精細而且復雜。因此,本教材的插圖除原始照片以外,仍采用彩色繪制,以利自學。由于第1版教材出版至今已有5年。結合近5年來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學科的發(fā)展,針對第l版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第2版教材中進行了部分修訂和補充:①按照國際一般教材及參考書編寫慣例,將耳科學提前至第一篇,其余各篇內容依次順延;②對近年來較為成熟的新進展進行了介紹,如對耳聾的分子遺傳學、眩暈的綜合診療、耳鳴的診療、中耳炎的分類、鼻炎的分類、鼻一鼻竇炎的機制及治療原則、變應性鼻炎的機制及診療原則、OSAHS的研究進展、腫瘤的分子生物學與綜合治療等內容作了較大的修改;③增加了表格式的歸納與對比,便于總結和記,IZ;④在本教材以外,編寫了酉己套教材及配套光盤。內容包括正文教材之精要、PBL案例及臨床典型案例,以及教學相關之PPT文件、名師授課、常用檢查法及急診手術錄像內容。通過理論知識結合臨床實例的互動式教學.大大增加了臨床教學的實踐性,使學生所學知識與臨床實際有機結合,能夠吏好地理解和記憶書本知識,亦為授課教師提供了精彩實用的教學素材,極大方便了教與學。實為本教材編寫中重要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