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林寺是形成于10世紀末的一座佛教寺院。9世紀中期吐蕃王朝隨著藏傳佛教的一度泯滅和民眾造反徹底崩潰了。吐蕃王的后裔從西藏腹地逃亡邊遠地區(qū),直到薩迦王朝建立的百余年間西藏處于分裂割據狀態(tài)。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西部阿里土地上吐蕃王室的后裔經過祖孫三代人的努力,使新建的地方政權日趨強盛。古格王國國王益西沃為表示對弘揚佛法的決心,采取派出去,迎進來的辦法,選拔天資聰穎的當地兒童前往佛教圣地印度去學習佛法,迎請印度高僧大德到阿里傳揚佛法。以仁欽桑布為首的一批人才回到托林寺以后翻譯了大量的佛經,史稱藏傳佛教新譯密乘。國王迎請的印度高僧班智達所傳并為三巴拉傳承的律宗成為上路律宗。上路律宗和新譯密乘構成了著名的藏傳佛教后弘期的上路宏法,而它的發(fā)祥地就是托林寺,因此托林寺的歷史地位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托林寺建寺至今的1003年里,西藏經歷了曲折的歷史,而托林寺幾經輝煌,幾經消沉,一部生動的沉浮史可以稱為西藏歷史的縮影。寺內殘存的壁畫和建筑基址是一座珍貴的文化遺址,它記載了位于這個窗口地方的托林寺吸納、發(fā)展、沉積、融入了多種文化而形成獨特的阿里文化過程,它是研究中世紀西部喜馬拉雅文化的無價之寶,是打開阿里珍貴文化寶藏的金鑰匙,也是揭開阿里神秘面紗的一道清風。要說清楚阿里,就從說清楚位于象泉河畔的托林寺入手吧。因為這是到達目的地的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