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曙光:古希臘與古羅馬
02蘇醒:意大利文藝復興
03從吾所好:書畫鑒藏與美術…
04越南磨漆畫史
05沖撞與再生:從拜占庭到意…
06美與藝術欣賞
07全球藝術史:啟蒙時代的藝…
08十四世紀的歐洲藝術
09畫里有話:在故事里秒懂中…
10偉大的博物館 少年版:倫…
李福順 著
《中國美術史》(第三版)系統(tǒng)介紹了中國美術的發(fā)展流變,把中國美術史看做是…
可購
[英] 邁克爾·伯德 著
《100個改變藝術的偉大觀念》打破了傳統(tǒng)學術觀念中先理論后實踐的順序,將實…
永井荷風 著
懷抱見證最后的江戶的迫切使命感,文學大師永井荷風重游舊江戶,寫下了堪稱是…
巫鴻,郭偉其 編
本書以“藝術史與博物館”為專題,主要研究學院藝術史與博物館的關系,以及與…
張信哲,張藝安 著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短短幾十年間,中國以風卷殘云的速度躍入現(xiàn)代化進程?!?/p>
[意大利] 翁貝托.艾柯 著,劉慧寧 譯
本書是艾柯論述中世紀美學理論、審美體驗和藝術實踐的作品。中世紀之美在艾柯…
漢斯·貝爾廷(Hans Belting) 著,賀…
這是一本藝術史學科導論性質(zhì)的著作,也是一本藝術史學習經(jīng)典指南。此書對學科…
[日] 高階秀爾 著
19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150年,是西方繪畫史上最富變化的重要時期。這…
加埃當·比貢 著
時間回溯至1863年,法蘭西美術學院主持的官方畫展拒絕了大部分報名參展的作品…
義烏叢書編纂委員會
義烏,地處東南沿海,位居浙江省中部。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藝術發(fā)展源遠…
中山大學藝術史研究中心
本書收錄藝術史研究專題論文,內(nèi)容涉及藝術史相關領域的學術前沿課題。墓葬藝…
羅伽祿 著
《江西文化符號叢書-臨川文化》系統(tǒng)梳理與展現(xiàn)了從古至今產(chǎn)生于撫州和建昌地…
鄭云云 著
景德鎮(zhèn)享有“世界瓷都”的美譽,是中國非常早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城市。然而…
米歇爾·帕斯圖羅 著
在當今的歐洲,黃色在日常生活環(huán)境里登場的機會并不多,在符號象征領域里的作…
(法)艾黎·福爾
法國 藝術評論家艾黎·福爾的《世界藝術史》享譽世界。艾黎·福爾以…
法國 藝術評論家艾黎?福爾的《世界藝術史》享譽世界。艾黎?福爾以畢生精力…
李舒弟
本書主要圍繞李舒弟先生長達二十余年的個人經(jīng)歷和在南非生活的藝術積累,記載…
[美] 山本修 著,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編
貓咪“攻陷”繪畫——喵嗚,原來還有這種藝術史!繪畫作為長期以來被珍視的藝…
[意大利] 列奧納多·達·芬奇,[美…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藝術家、發(fā)明家和典型的文藝復興人。這是一種永…
李行遠 著
19世紀的巴黎,一群藝術家正用自己的畫筆醞釀著現(xiàn)代藝術的首次變革——一場改…
林家治,邵民 著
本書作者為近現(xiàn)代商業(yè)美術梳理存盤,書稿體現(xiàn)出“民俗民間”的潮動和整個時代…
俞銀先 著
唱響江西紅色文化品牌,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把江西豐富的紅色資源符…
曾緋龍 著
《江西文化符號叢書-廬陵文化》為“江西文化符號”叢書中的—本,從“璀璨民…
龔國光 著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它始終跟隨中國社會的推進而成長和衍變,至今具有旺盛的…
胡青 等 著
江西是中國古代書院發(fā)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鎮(zhèn)。就全國范圍來看,古代江西書院數(shù)…
韓勁松 著
《藝術為人民:延安美術史》內(nèi)容立足于中國美術館典藏延安美術藏品研究,結(jié)合…
格雷戈里·歐文 著
“在某種程度上,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基于日本藝術……”——出自凡·…
[英國] 肯尼斯.克拉克 著,劉健 譯
18世紀末的英國,一批兼具宗教性與世俗性的中世紀風格建筑突然拔地而起,幾乎…
王亞男 著
本書以玩具為切入點講述飛行史,精心挑選了50款極具特色的航空主題精品玩具,…
本書以藝術品為切入點講述飛行史,精心挑選了50件航空主題精粹藝術品,內(nèi)容橫…
祝唯庸 著
本套書基于祝唯庸在喜馬拉雅平臺的藝術史講稿,以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家為主線…
吳海 著
本書是第四屆全國音樂口述史學術研討會暨全國音樂口述史學會年會的部分論文的…
夏燕靖 著
《藝術設計名家特色精品課程——中國藝術設計史(增補版)》按照朝代演變的歷…
李寧 著
從公元330年誕生到1453年滅亡,拜占庭帝國歷經(jīng)千余年的輝煌,孕育了繁榮的藝…
候海燕 著
藝術史上,我們常用羅馬式藝術一詞來甄別11世紀初至12世紀末這段歷史時期。該…
楊小民 主編
本書匯集了南亞藝術、藝術研究、藝術家和藝術書評四個部分的內(nèi)容,包括阿旃陀…
苗儀 著
本書是一部匯集歷代與“韶樂”相關記載的集子,輯錄了自先秦到明清時期“韶樂…
顧丞峰
《裝置藝術在中國》全書分五章,、二章探討了裝置的美學定位、裝置的修辭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