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基礎醫(yī)學醫(yī)學免疫學

醫(yī)學免疫學

醫(yī)學免疫學

定 價:¥34.00

作 者: 潘興瑜 主編
出版社: 上??茖W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免疫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7804384 出版時間: 2010-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51 字數:  

內容簡介

  免疫學科在自身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快速與基礎和臨床各學科發(fā)生交叉滲透,帶動和提升了臨床整體醫(yī)療水平,并日益顯示出這種交叉滲透的優(yōu)勢。因此,免疫學理論對指導臨床護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免疫學已成為一門舉足輕重的學科之一。為了更好地完成護理本科免疫學的教學工作,本教材以傳統(tǒng)理論和最新進展相結合,以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以網絡視頻授課和自學相結合為特色,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內在規(guī)律和學科的整體框架。每章附有“導學”、“復習題”,鼓勵學生自學,為學生自學提供切人點和創(chuàng)造條件,以適應成人教育護理學專業(yè)本科教學的需要。通過自學力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逐漸提高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級護理人才,以滿足保證人民群眾健康的日益需要。.全書共二十章,以主編編寫的《剖析免疫學》為主要參考藍本,基本涵蓋了免疫學主流理論體系和整體框架,二十章內容有簡有繁,有深有淺。以視頻教學為主,也有少部分自學,根據教學需要可靈活應用。其中免疫細胞和免疫應答兩章為重中之重;而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細胞黏附分子兩章則要求學生自學。在各章編寫過程中,盡量貫穿基本的哲學觀點,運用辯證法觀察和分析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邏輯思維以及對掌握的知識具有準確的運用能力。

作者簡介

暫缺《醫(yī)學免疫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免疫學概論/1
第一節(jié) 對免疫現象的探索和重新認識/2
一、免疫概念的發(fā)展和完善/2
二、免疫功能/2
三、免疫系統(tǒng)/3
第二節(jié) 免疫應答/4
一、固有免疫應答/4
二、適應性免疫應答/5
三、協(xié)同作用/6
第三節(jié) 免疫學發(fā)展史/7
一、感性生發(fā)展階段/7
二、理性發(fā)展階段/8
三、快速發(fā)展階段/8
四、現代免疫學面臨的挑戰(zhàn)/8
第二章 抗原/10
第一節(jié) 影響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11
一、異物性/1l
二、抗原的理化性質/11
三、機體方面的因素/12
第二節(jié) 抗原的特異性/12
一、表位的發(fā)現/12
二、表位的分類/13
三、抗原結合價/14
四、半抗原栽體效應/14
第三節(jié) 抗原的分類/15
一、根據抗原與機體的親緣關系分類/15
二、根據抗原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是否需要依賴T細胞分類/16
三、根據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分類/16
四、根據化學組成分類/16
第四節(jié) 非特異性抗原/17
一、超抗原/17
二、非特異性有絲分裂原/17
第五節(jié) 免疫佐劑/18
一、免疫佐劑的分類/18
二、免疫佐劑的作用及機制/18
第六節(jié) 人類在生存環(huán)境中可以接觸到的抗原/19
一、病原微生物/19
二、細菌毒素/19
三、動物免疫血清/20
四、異嗜性抗原/20
五、同種異型抗原/20
六、自身抗原/21
七、腫瘤抗原/21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24
第一節(jié) 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和功能/24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25
二、免疫球蛋白的類型/27
第二節(jié)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結構及其表達/29
一、人類Ig基因的結構與重排/29
二、人類抗體多樣性/30
三、Ig的類型轉換/30
四、抗體的生物學功能/31
第三節(jié) 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2
一、IgM/32
二、IgD/33
三、IgG/33
四、IgA/33
五、IgE/33
第四節(jié) 單克隆抗體及其基因工程抗體/34
一、單克隆抗體/34
二、基因工程抗體/35
第四章 補體/38
第一節(jié) 補體系統(tǒng)概述/38
一、補體系統(tǒng)的組成與命名/38
二、補體成分的理化性質/39
第二節(jié) 補體系統(tǒng)固有成分的激活途徑/39
一、經典途徑/40
二、MBL途徑/41
三、替代途徑/41
四、補體激活的調節(jié)/42
五、補體受體/44
六、補體固有成分的生物學作用/44
七、補體系統(tǒng)的異常與疾?。?5
第五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49
第一節(jié) H-2/49
一、H-2基因組成與編碼表達的基因產物/50
二、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功能/50
第二節(jié) HLA/50
一、HLA復合體的結構與遺傳特點/50
二、HLA的分布/53
三、HLA的結構/54
四、HLA-抗原肽復合物的組成/56
五、HLA的生物學功能/57
第六章 細胞因子/61
第一節(jié) 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61
一、細胞因子的理化特性/61
二、細胞因子的產生和分泌特點/62
第二節(jié) 細胞因子的生物學作用/63
一、干擾素/63
二、白細胞介素/64
三、腫瘤壞死因子/65
四、趨化因子/65
五、集落刺激因子/66
六、生長因子/67
第三節(jié) 細胞因子受體/67
一、細胞因子受體的類型/67
二、細胞因子膜受體的特點/68
第四節(jié) 細胞因子及其受體與臨床疾?。?9
一、炎癥反應/69
二、免疫缺陷?。?0
三、超敏反應/70
四、自身免疫?。?0
立、腫瘤/70
第七章 白細胞分化抗原/73
第一節(jié) CD分子的一般特點/73
一、CD分子的表達特點/74
二、CD分子的功能群體/75
第二節(jié) CD分子的基本結構/78
一、CD分子的化學組成/78
二、CD分子的基本結構/78
第八章 細胞黏附分子/81
第一節(jié) 黏附分子的基本特性/81
一、整合素家族/81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82
三、選擇素家族/83
四、黏蛋白樣家族/84
五、鈣黏素家族/84
第二節(jié) 黏附分子的生物學作用/85
一、維持機體的整體性/85
二、參與淋巴細胞歸巢和再循環(huán)/85
三、參與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85
四、參與白細胞的趨化/86
第三節(jié) 黏附分子的臨床意義/86
一、白細胞黏附缺陷/87
二、炎癥反應/87
三、黏附分子與移植排斥反應/87
四、黏附分子與腫瘤/87
第九章 免疫器官/89
第一節(jié) 中樞免疫器官/89
一、骨髓/90
二、胸腺/93
第二節(jié) 外周免疫器官/95
一、淋巴結/95
二、脾臟/96
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97
第十章 免疫細胞/101
第一節(jié) 固有免疫應答細胞/102
一、吞噬細胞/102
二、嗜酸性粒細胞/103
三、NK細胞/103
四、νδT細胞/104
五、NKT細胞/105
六、原始B1細胞/106
七、其他固有免疫細胞/107
第二節(jié) 抗原遞呈細胞/107
一、抗原遞呈細胞的分類/108
二、抗原遞呈/110
第三節(jié) 適應性免疫應答細胞/112
一、αβT細胞/112
二、B2細胞/114
第十一章 免疫應答/119
第一節(jié) 固有免疫應答/120
一、組織屏障的結構和功能/120
二、固有免疫細胞的應答/121
三、固有免疫分子的應答/127
第二節(jié) 適應性免疫應答/128
一、B2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128
二、αβ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131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140
第一節(jié) 自身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140
一、自身免疫耐受現象的發(fā)現/141
二、自身免疫耐受現象的驗證/141
三、自身免疫耐受的機制/141
第二節(jié) 外來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144
一、外來抗原人工誘導的免疫耐受/144
二、誘導免疫耐受方法的進展/145
三、人工誘導免疫耐受的機制/146
四、免疫耐受的終止/147
第十三章 免疫應答的調節(jié)/150
第一節(jié) 抗原的調節(jié)/150
一、抗原在起始階段的調節(jié)/150
二、抗原競爭現象/151
三、活化誘導的細胞死亡/151
四、抗原分解代謝對免疫應答的調節(jié)/151
第二節(jié) 免疫分子的調節(jié)/151
一、特異性抗體的調節(jié)/151
二、補體活化片段的調節(jié)/152
三、協(xié)同刺激分子受體的調節(jié)/152
第三節(jié) T細胞的調節(jié)/153
一、νδT細胞和NKT細胞的調節(jié)/153
二、CD4+T細胞和CD8+T細胞的調節(jié)/154
第四節(jié) 其他免疫細胞的調節(jié)/156
一、B細胞的調節(jié)/156
二、單核一巨噬細胞/156
三、樹突狀細胞/157
四、NK細胞/157
五、嗜堿性粒細胞/157
第五節(jié) 免疫應答的整體調節(jié)/158
一、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與免疫系統(tǒng)之間的調節(jié)通路/158
二、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與免疫系統(tǒng)之間的調節(jié)/159
第十四章 免疫學技術/162
第一節(jié) 經典免疫學技術/162
一、免疫分子和抗原的檢測/162
二、免疫細胞的檢測/168
第二節(jié) 現代免疫學技術/170
一、免疫分子檢測方法/170
二、免疫細胞測定法/171
三、免疫分子生物學技術/172
第十五章 超敏反應/176
第一節(jié) Ⅰ型超敏反應/176
一、Ⅰ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177
二、Ⅰ型超敏反應常見疾?。?79
三、Ⅰ型超敏反應防治原則/180
第二節(jié) Ⅱ型超敏反應/181
一、Ⅱ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181
二、Ⅱ型超敏反應常見疾?。?81
第三節(jié) Ⅲ型超敏反應/182
一、Ⅲ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182
二、Ⅲ型超敏反應性疾?。?84
第四節(jié) Ⅳ型超敏反應/184
一、Ⅳ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185
二、Ⅳ型超敏反應臨床表現/185
第五節(jié) 四種類型超敏反應的臨床特點/186
一、一種抗原可引起多種類型的超敏反應/186
二、一種疾病可出現多種類型的超敏反應/186
三、各型超敏反應的區(qū)別和特點/187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190
第一節(jié) 自身免疫的發(fā)生機制/190
一、自身抗原的形成/190
二、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的活化/192
三、影響自身免疫應答的因素/192
第二節(jié) 自身免疫?。?94
一、自身抗體引起的自身免疫?。?95
二、Ⅳ型超敏反應引起的自身免疫?。?96
第三節(jié) 自身免疫病的分類以及免疫學診斷與治療/197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類/197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學診斷/197
三、自身免疫病的治療原則/198
第十七章 移植免疫/201
第一節(jié) 同種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的類型/202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應/202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應/202
第二節(jié) 同種異基因排斥反應發(fā)生的機制/203
一、同種異基因移植抗原的識別/203
二、同種異基因移植排斥反應的發(fā)生機制/204
三、同種異基因移植排斥反應的損傷機制/205
第三節(jié) 移植排斥反應的防治/206
一、組織配型/206
二、改變免疫應答的類型/207
三、誘導免疫耐受/208
四、免疫抑制劑/208
五、其他免疫抑制措施/208
第十八章 腫瘤免疫/211
第一節(jié) 腫瘤抗原/211
一、腫瘤抗原的分類/211
二、腫瘤抗原的特點/213
三、免疫學診斷/214
第二節(jié) 機體抗腫瘤免疫效應機制/214
一、介導適應性免疫應答的抗腫瘤機制/214
二、介導固有免疫應答的抗腫瘤機制/215
第三節(jié) 影響抗腫瘤免疫應答的機制/216
一、腫瘤因素/216
二、機體因素/217
第四節(jié) 腫瘤的免疫預防與治療/217
一、免疫預防/217
二、免疫治療/218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222
第一節(jié) 先天性免疫缺陷/222
一、先天性體液免疫功能缺陷/223
二、先天性細胞免疫功能缺陷/223
三、先天性聯合免疫缺陷/224
四、吞噬細胞缺陷/224
五、白細胞黏附功能缺陷/225
六、補體缺陷/225
第二節(jié) 獲得性免疫缺陷?。?25
一、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226
二、其他因素引起的獲得性免疫缺陷/228
第三節(jié) 免疫學檢查與治療的基本原則/228
一、免疫學檢查的基本原則/228
二、免疫缺陷病的治療原則/228
第二十章 免疫預防和治療/231
第一節(jié) 免疫性/231
一、人工主動免疫/231
二、人工被動免疫/232
第二節(jié) 人工主動免疫/232
一、疫苗的種類/232
二、佐劑/234
三、疫苗接種的免疫效果/234
四、安全性/235
五、免疫預防/235
第三節(jié) 人工被動免疫/236
一、抗毒素血清/236
二、免疫球蛋白/236
三、單克隆抗體/236
四、注意事項/237
第四節(jié) 免疫治療/237
一、免疫增強療法/237
二、免疫耐受或免疫抑制療法/240
附錄 細胞因子/243
參考答案/248
參考文獻/25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