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安全管理概述
1.1 安全與危險
1.1.1 安全與危險的相關概念
1.1.2 安全的相對性
1.1.3 安全與危險的相互轉化
1.2 管理及安全管理
1.2.1 管理的定義與要素
1.2.2 安全管理及分類
1.2.3 安全管理的對象、基本內容
1.3 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意義
1.4 安全管理的研究方法
第2章 事故及事故致因理論
2.1 事故的概念
2.2 事故原因及分類
2.2.1 事故原因分析
2.2.2 事故分類
2.3 事故致因理論
2.3.1 多米諾骨牌理論
2.3.2 事故因果論
2.3.3 人為失誤論
2.3.4 軌跡交叉論
2.3.5 綜合論
第3章 安全生產管理法規(guī)與制度
3.1 安全生產法規(guī)
3.1.1 我國安全生產法律基本體系
3.1.2 我國主要安全生產法規(guī)主要內容
3.2 安全生產責任制
3.2.1 各級行政領導的安全生產職責
3.2.2 職能部門的安全生產職責
3.2.3 職工安全通則
3.3 我國安全生產管理體制
3.3.1 安全管理體制的概念
3.3.2 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的五個方面的關系
第4章 安全生產方針與目標管理
4.1 安全生產方針
4.1.1 安全生產方針的形成與發(fā)展
4.1.2 安全生產方針的含義
4.2 安全目標管理
4.2.1 安全目標管理的定義
4.2.2 安全目標管理的作用
4.2.3 安全目標管理的內容
4.2.4 推行安全目標管理的注意事項
第5章 事故預防與控制
5.1 安全技術對策
5.1.1 安全技術對策的基本原則
5.1.2 安全技術對策的基本措施
5.1.3 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5.2 安全教育對策
5.2.1 安全教育的意義
5.2.2 安全教育的內容
5.2.3 安全教育的形式
5.2.4 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措施
5.3 安全管理對策
5.3.1 安全管理對策的意義
5.3.2 建立各項規(guī)章制度
5.3.3 完善機構和人員配置
5.3.4 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
5.3.5 安全投入與安全設施
5.3.6 安全生產監(jiān)督和檢查
5.3.7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6章 安全檢查
6.1 安全檢查制度
6.1.1 安全檢查的內容
6.1.2 安全檢查的方法
6.2 工程項目安全檢查
6.2.1 工程項目安全檢查的意義及由來
6.2.2 “三同時”審查的內容
6.3 安全檢查表
6.3.1 安全檢查表的含義
6.3.2 安全檢查表的類型
6.3.3 安全檢查表的內容及要求
6.3.4 安全檢查表的優(yōu)點
6.3.5 安全檢查表的編制依據
6.4 安全檢查表實例
6.4.1 單位安全檢查記錄表
6.4.2 單位事故隱患整改記錄表
6.4.3 單位消防安全檢查記錄表
6.4.4 煤礦企業(yè)安全檢查表
第7章 事故調查與處理
7.1 事故調查的目的及意義
7.1.1 事故調查的定義
7.1.2 事故等級的劃分
7.1.3 事故調查的對象
7.1.4 事故調查的目的
7.1.5 事故調查的意義
7.2 事故調查的準備
7.2.1 事故調查計劃準備
7.2.2 事故調查人員準備
7.2.3 事故調查物質準備
7.3 事故調查的基本步驟
7.3.1 事故現場處理
7.3.2 事故現場勘查
7.3.3 人證的保護與問詢
7.3.4 物證的收集與保護
7.3.5 事故現場拍照與攝像
7.3.6 事故現場圖與表格的繪制
7.4 典型事故的現場勘查
7.4.1 火災事故的現場勘查
7.4.2 爆炸事故的現場勘查
7.4.3 中毒事故的現場勘查
7.4.4 礦山事故的現場勘查
7.5 事故分析與處理
7.5.1 事故分析
7.5.2 事故處理
7.6 事故調查報告
7.6.1 事故調查報告的內容
7.6.2 事故調查報告的規(guī)定
第8章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8.1 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法律依據
8.2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與評價
8.2.1 重大危險源辨識
8.2.2 重大危險源評價
8.2.3 重大危險源管理方法及應急預案的實施
8.3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
8.3.1 我國應急救援框架概況
8.3.2 應急救援預案的目標
8.3.3 應急救援預案的類型
8.3.4 應急救援預案的要素
8.3.5 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
8.4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
8.4.1 應急預案培訓的原則
8.4.2 應急預案培訓的范圍
8.4.3 應急培訓的基本內容
8.4.4 應急演習的要求
8.5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實例
8.5.1 液化氣站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8.5.2 煤礦企業(yè)瓦斯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第9章 安全管理模式及體系
9.1 安全管理模式概述
9.1.1 安全管理模式的定義
9.1.2 現代安全管理模式的作用
9.2 我國安全生產管理模式
9.2.1 我國安全生產管理體制
9.2.2 我國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的發(fā)展
9.2.3 我國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的建立
9.3 企業(yè)綜合安全管理模式
9.3.1 企業(yè)安全管理模式的發(fā)展
9.3.2 對象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9.3.3 預防型的安全管理模式
9.3.4 立體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9.4 職業(yè)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HSMS
9.4.1 OHSMS的形成與發(fā)展
9.4.2 OHSMS的內容與運行模式
9.4.3 OHSMS的目的與特點
9.4.4 OHSMS的主要作用
9.4.5 OHSMS標準的審核
第10章 工傷保險
10.1 工傷與工傷保險概述
10.1.1 工傷與工傷保險的概念
10.1.2 工傷保險的特點
10.1.3 處理工傷保險問題遵循的基本原則
10.2 工傷保險的適用范圍
10.2.1 《條例》的適用范圍
10.2.2 參照執(zhí)行范圍
10.2.3 不適用情況
10.3 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資格條件和勞動能力鑒定
10.3.1 工傷的認定
10.3.2 工傷待遇項目
10.3.3 工傷認定申請
10.3.4 勞動能力鑒定
10.3.5 工傷保險待遇的規(guī)定
10.4 工傷保險費的征繳
10.4.1 確定費率的原則
10.4.2 費率的制定
10.4.3 工傷保險費的繳納
10.5 工傷保險違法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
10.6 工傷保險的待遇計算方法及理賠程序
10.6.1 待遇計算方法
10.6.2 理賠處理工作流程
10.7 工傷保險案例分析
第11章 職業(yè)病危害與防治
11.1 職業(yè)病危害
11.1.1 職業(yè)病危害因素
11.1.2 職業(yè)病危害申報內容與程序
11.2 職業(yè)病
11.2.1 職業(yè)病的認定
11.2.2 職業(yè)病的統(tǒng)計分析
11.2.3 職業(yè)病報告
11.3 職業(yè)病的預防和管理
11.3.1 職業(yè)中毒及其預防
11.3.2 粉塵的危害及塵肺的預防
11.3.3 噪聲與振動的危害及其控制
11.3.4 電磁輻射的防護
11.3.5 減輕與職業(yè)有關的疾患和防止職業(yè)性眼病
第12章 勞動保護和環(huán)境保護
12.1 勞動保護
12.1.1 勞動保護的定義
12.1.2 勞動保護的任務
12.1.3 勞動保護的基本內容
12.1.4 勞動保護管理的整體觀點
12.1.5 勞動保護的基本措施
12.2環(huán)境保護
12.2.1 環(huán)境污染
12.2.2環(huán)境管理
12.2.3環(huán)境管理措施
第13章 現場安全管理與急救
13.1 現場安全管理方法
13.2 現場安全管理
13.2.1 生產設備安全管理
13.2.2 現場隱患管理
13.2.3 危險源管理
13.2.4 消防安全管理
13.2.5 交通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