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傳授專門的知識和特殊的技能為目的,它產生的效果體現(xiàn)在人們收入的提高、生產力的提升和價值觀念的傳承上。教育的這種功能和產生的效益不僅對一個人很重要,而且對一個國家的發(fā)展也是至關重要的。美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是否接受了正規(guī)的教育是個人收入高低和經濟增長與否的關鍵因素。社會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本)在獲得技能和知識后,增加了其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價值。經驗、訓練和教育是提高人力資本素質的三個基本手段,其中教育又是最主要的手段。亞洲國家民眾對名校有一種特殊的情結,這主要是因為少部分名校能夠成為人們一步登天的最主要階梯。其實在現(xiàn)代教育環(huán)境下,名校已不是學子唯一的選擇,因為各校皆有所長,選一所適才適己的大學已成為年青學子進人大學的另一種考量。在美國,民眾也有名校情結,但不是太濃。美國的經濟危機幾乎全面改變了美國家庭選擇大學的觀念,讓眾多的家長和學生對學費問題更加敏感。這種趨勢顯示,家長與學生在選擇大學時,已不完全是以名牌大學作為最高和最重要的考量,而是更加注重多方面的因素,這包括教育的投資回報率、專業(yè)和就業(yè)市場等。而流行的高等教育理念也強調,學子們應借由更謹慎的篩選過程來鎖定“付出最小、回收最大”的教育投資效益。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給那些即將跨人大學的中學生的忠告是:不要相信沒有錄取你的大學才是你最值得進入的大學,你上大學比你上什么樣的大學更重要。尋找一個學術強項與你的興趣最相符的大學,而這所大學又是在這一領域里最棒的。要意識到你自己的動力、雄心和才能將比你畢業(yè)證書上的校名更加能夠決定你的未來是否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