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硯幾與華夏文明同生。自硯誕生以來,人類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說,硯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華大地上,《詩經》、《離騷》、《春秋》、《史記》以及大量的唐詩宋詞、詞曲歌賦等千古絕唱便不絕于耳;自此,便有了顏歐柳趙,便有了《蘭亭序》、《祭侄文稿》、洮肚痛帖》、洮鴨頭丸帖》以及真草隸篆等書法藝術翰墨飄香;還有那《洛神賦》、《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圖》、洮溪山行旅圖》、《清明上河圖》等驚世卷軸一一展開。硯的誕生,使中華文明沐浴著文明的朝暉,逐漸步入了寬廣、宏博、繁茂的大千世界。洮硯,主要是指甘肅省洮河綠石硯,也有其他顏色,諸如赭石色、米黃色等等,其品種很豐富。其歷史悠久,為“四大名硯”之一。據史料記載,始刻于唐,興盛于宋、明。洮硯,綠如藍,潤如玉,我國歷代文人墨客贊美有加。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有洮劉晦叔洮河石研》詩曰:“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又有宋代大鑒賞家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fā)墨不減端溪下巖。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