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建筑設計走向新思維

走向新思維

走向新思維

定 價:¥48.00

作 者: 胡紹學 等著
出版社: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智商/思維訓練

ISBN: 9787112112425 出版時間: 2010-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7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走向新思維》論述了當前國際建筑創(chuàng)作思維動向。首先引出對100年來國際建筑設計思潮發(fā)展演變的思考,即新藝術運動→現(xiàn)代建筑理論→后現(xiàn)代主義→晚期現(xiàn)代派→多元化時代,爾后展開討論,并對當前國際建筑設計多元化時代設計思維進行了概括:非線性思維、超三維空間理論、表皮理論、逆向思維。隨后具體就這幾種思維模式分別進行詮釋和案例分析。最后對武鋼博物館設計進行了簡介,總結了其設計思維表述??梢哉f,這是一本針對設計思維的理論探討,也是作者多年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研究的總結。

作者簡介

  胡紹學,1959年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yè),并先后在英國牛津理工大學及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歷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教授、教研組主任,1989~2000年擔任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1994年兼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2001年后擔任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至今。從事建筑教育工作達50年,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50余名,主持參與各類建筑工程設計100余項,曾獲省部級優(yōu)秀設計二等獎及以上20余項,國家級金獎及銀獎三項,2000年被建設部授予中國設計大師稱號。肖禮斌,1989~1997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分別于1994年、1997年獲得建筑學學士學位和建筑學碩士學位。參加建筑設計實踐6年后,2003年回到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師從胡紹學教授,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畢業(yè),并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08年后擔任北京三和創(chuàng)新建筑師事務所總經(jīng)理至今。工作期間,主持參與各類工程設計40余項。韓靜,1993年畢業(yè)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現(xiàn)重慶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建筑系室內(nèi)設計專業(yè),后工作于貴州省建筑設計院。1998年考入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yè),并于同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師從胡紹學教授攻讀博士學位,2005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01~2008年期間在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工作,2008年至今在北京三和創(chuàng)新建筑師事務所從事建筑設計工作。謝堅,1991年畢業(yè)于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建筑學專業(yè),并獲學士學位。1991年~1996年工作于中南建筑設計院。1996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1999年獲建筑學碩士學位。1999~2005年在北京清華同方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任總建筑師。2007年進入北京三和創(chuàng)新建筑師事務所工作至今。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新時代呼喚新思維
1.1 當今的現(xiàn)實/2
1.2 理念、思維與創(chuàng)新/2
1.3 設計思維/3
1.4 時代精神和新思維/7
第二章 百年來世界主要建筑思潮(流派)演變發(fā)展過程剖析及啟示
2.1 研究百年來世界主要建筑思潮演變?yōu)槭裁匆晕鞣絿医ㄖ汲钡难葑儼l(fā)展為主/14
2.2 否定之否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17
2.3 百年來西方主要建筑思潮(流派)發(fā)展演變過程的回顧/19
2.3.1 復古主義和新古典復興/19
2.3.2 新藝術運動/21
2.3.3 現(xiàn)代建筑運動/24
2.3.4 后現(xiàn)代主義建筑/32
2.3.5 晚期現(xiàn)代派建筑/36
2.3.6 多元化時期/43
第三章 逆向思維
3.1 逆向思維詮釋/46
3.2 挑戰(zhàn)地心引力和穩(wěn)定感/47
3.3 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形式美的原則/50
3.3.1 比例和尺度有絕對的標準嗎/51
3.3.2 無序的序列/53
3.3.3 讓建筑搖滾一下——關于韻律和節(jié)奏/56
3.3.4 挑戰(zhàn)秩序感和確定性/59
3.4 反思格式塔心理學/61
3.5 向盲目的鄉(xiāng)土與傳統(tǒng)文化挑戰(zhàn)/67
3.6 城市規(guī)劃布局與城市設計中的逆向思維/70
第四章 非線性思維
4.1 什么是非線性思維/76
4.2 非線性的建筑新思維/78
4_3格式塔心理學的啟發(fā)——格式塔理論的兩面性/83
4.4 整體性原則也能為非線性思維所用/86
第五章 超三維流動空間理論
5.1 幾何學的發(fā)展/92
5.2 超三維的概念/94
5.3 空間互動的“超三維”效果/97
5.4 空間停泊點/100
第六章 二元論及表皮理論
6.1 一元論及二元論/104
6.2 表皮理論/106
6.2.1 邊界的存在、106
6.2.2 表皮的主體地位/107
6.2.3 表皮作為媒介/108
6.3 圍護和媒介/112
6.4.與時性對歷史意識的補充/115
6.5 拼貼和意象疊合/118
第七章 運用新思維破解設計難題的嘗試——武鋼博物館設計介紹和心得體會
7.1 武鋼博物館項目簡介/124
7.2 武鋼博物館設計時面臨的難題/124
7.3 運用“逆向思維”來處理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124
7.4 運用“非線性”思維塑造建筑外部形態(tài)/127
7.5 探索“超三維”的空間感受——室內(nèi)設計突破點/132
7.6 室內(nèi)外主要裝飾材料的設計、選擇和參與研制是設計作品獲得成功的保證/154
附錄1:武鋼博物館基本情況/165
附錄2:武鋼博物館基本圖紙/16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