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學的角度說,中文教材和介紹中國國情民情的讀物應該是國際漢語推廣這輛時代列車上的兩組輪子。中文教材是基礎,而介紹中國國情民情的讀物則是在基礎上的提高。缺少基礎,不可能對中國的國情民情有真正的認識和了解;如果只局限在語言的層面,不去深入學習中國社會、歷史和文化方面的各種知識,中文應用的范圍、前景也必然會大打折扣。只有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給海外學習者創(chuàng)造一個最佳的教材搭配,使學習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得到最好的教育。目前,海內外各種中文教材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xiàn),但相對而言,介紹中國國情民情的讀物則數(shù)量有限,不能充分滿足學習者的迫切需求。很顯然。這樣的局面不利于國際漢語推廣又快又好地進行,對日漸增加的海外學習者來說,也是一個明顯的缺憾。從根本上說,人們學習第二語言,都很少是因為語言本身的魅力所致,而是由語言背后的國情、文化所具備的吸引力決定的。一種國際強勢語言,其背后必然有強大的國力、發(fā)達的文化作為支撐,語言不過是強大國力和發(fā)達文化的媒介。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中國的重新崛起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世界各國學習中文也已經隨之而形成了熱潮,海外人士了解中國的興趣已經愈來愈濃厚。在這樣一個形勢下,國際漢語推廣所包含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讓世界各國漢語學習者有機會學習、認識、了解中國國情民情。《走進中國叢書》是專門為海外和來華留學學習中文且具備一定的中文閱讀能力、有興趣了解中國社會歷史和文化的讀者編寫的。這套叢書可以作為學習漢語的系列課外讀物,包括以下七個方面:1.歷史文化讀本:2.民俗節(jié)日讀本:3.風土人情讀本:4.風景名勝讀本:5.社會經濟讀本:6.科技博覽讀本:7.中醫(yī)養(yǎng)生讀本。其中每《歷史文化讀本》含25~30篇短文,文章圍繞每《歷史文化讀本》的主題,選取中國社會具有代表性、特色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的題目編寫而成,其語言盡量通俗易懂,避免生僻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