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史作為學科的文學史

作為學科的文學史

作為學科的文學史

定 價:¥54.00

作 者: 陳平原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學理論

ISBN: 9787301183588 出版時間: 2011-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8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文學”除了作為科系、作為專業(yè)、作為課程,還有作為修養(yǎng)、作為趣味、作為精神的一面。“文學史”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在表達民族意識、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異文化、融入“世界文學”進程方面,曾發(fā)揮巨大作用。作為一門學科的文學史是在西方學術觀念的影響下,在19到20世紀之交的形成的,并在20世紀獲得了全面發(fā)展,《作為學科的文學史》著力探討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文學史及文學史寫作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作者簡介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散文、現(xiàn)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全國高校第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著作獎(1995、1998、2003),第一、二屆王瑤學術獎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2006),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006),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2009)等。先后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zhuǎn)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xiàn)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30種。另外,出于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xiàn)代中國》。治學之余,撰寫隨筆,借以關注現(xiàn)實人生,并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圖書目錄

《學術史叢書》總序
重建“文學史”(代序)
第一章 新教育與新文學——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
一、“虛文”之不可或缺
二、“文學史”的意義
三、“桐城”與“選學”之爭
四、作為知識生產(chǎn)的文學教育
第二章 知識、技能與情懷——新文化運動時期北大國文系的文學教育
一、在“文學革命”與“整理國故”之間
二、相輔相成的“課程”與“教員”
三、從課程講義到學術著作
四、消失在歷史深處的“文學課堂”
五、教育史及思想史上的“文學教育”
第三章 學術講演與白話文學——1922年的“風景”
一、四座城市與四位學者(上)
二、四座城市與四位學者(下)
三、講演者的風采
四、“白話”如何“文學”
五、以“講演”為“文章”
第四章 “文學”如何“教育”——關于“文學課堂”的追懷、重構與闡釋
一、學科化之前的“文學”
二、課堂內(nèi)外的“笑聲”
三、“新文學”如何學院化
四、教授們的“詩意人生”
五、“創(chuàng)作”能不能教
六、詞人上“講臺”
七、史家之“詩心”
八、文學史家的“情懷”
九、師生怎樣“對話”
十、因“追懷”而獲得的“思考”
第五章 晚清辭書與教科書視野中的“文學”——以黃人的編纂活動為中心
一、類書、百科全書與“學郛”
二、“國學”與“大辭典”
三、百科視野中的“文學”
四、辭書與教科書
五、大學教授的事業(yè)
第六章 清儒家法、文學感覺與世態(tài)人心——作為文學史家的魯迅
一、專著與雜文
二、清儒家法
三、文學感覺
四、世態(tài)人心
五、學界邊緣
第七章 小說史學的形成與新變
一、關于“恰當學術”
二、《中國小說史略》與“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三、孫楷第、鄭振鐸、俞平伯、阿英的小說史研究
四、另一種可能性
第八章 古典散文的現(xiàn)代闡釋
一、古文義法之調(diào)整
二、散文歷史之敘述
三、六朝文章之重構
四、晚明小品之發(fā)現(xiàn)
五、如何面對“古典散文”
第九章 中國戲劇研究的三種路向
一、文字之美與考證之功——王國維的披荊斬棘及其學術轉(zhuǎn)向
二、聲韻之美與體味之深
——吳梅對于戲曲研究的貢獻
三、劇場之美與實踐之力——齊如山、周貽白、董每戡的戲劇史建構
四、“文學性”與“演劇性”之張力
第十章 重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在學科建制與民間視野之間
一、“文學史”神話
二、專家書與教科書
三、充滿內(nèi)在緊張的學科
四、演講風格、文學修養(yǎng)以及精神磨礪
引用及參考書目
索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