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古代典籍可謂“浩如煙?!?、“汗牛充棟”,幾千年來,我們的先人為后世留下了數(shù)量規(guī)模宏大、令人嘆為觀止的文獻典籍,其中有一部被人們稱為“千古巨制,文化淵藪”的鴻篇巨制,即“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綜合性叢書,共收錄了三千四百多種古籍,內容涵蓋了清乾隆以前的哲學、歷史、文藝、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天文地理、算學、醫(yī)學等領域。這些古籍內容完備、博大精深,堪稱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四庫全書》有系統(tǒng)、有條理地將中華五千年的重要典籍匯集為一部大百科叢書,為研究中華文化的中外學者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寶庫。 《四庫全書》這部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叢書是清乾隆皇帝弘歷親自組織編修的。弘歷曾數(shù)次下詔,要求省訪書呈送京師,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設“四庫全書館”,開始編修工作。《四庫全書》的編纂工程浩大,機構龐雜,人員眾多,有大學士劉統(tǒng)勛、于敏中等三十人為正副總裁,下設總纂處、總閱處和總校官等,據(jù)“《四庫全書》在事諸臣職名清單”所載,有三百六十二人參與了編纂工作,這些人多是當時的一流學者。其中又以總纂官紀昀、?錫熊及戴震出力最多,貢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