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詩歌傳統(tǒng)源遠流長,從《詩經》到樂府,從唐詩宋詞到元曲到明清詩歌,“詩言志”記錄了幾千年來民族的心靈情感歷程。在古代,詩詞歌賦的能力往往是衡量一個文人是否有才華的重要標準,而文人則以詩詞歌賦表現(xiàn)自己的行藏出處和悲歡人生。正是從這些古代文人留下來的珠璣瑰寶中,我們認識了上下求索的屈原、飄逸灑脫的李白、沉郁質樸的杜甫、才華曠世的蘇軾、慷慨悲壯的辛棄疾、雄奇奔放的陸游等文化泰斗;也正是通過這些不朽的音符,我們才能觸摸到中華民族文化的脈博。我們在這些文化偉人積淀的詩詞土壤中得到滋養(yǎng), 民族精神在這些詩詞中得到生生不息的傳承。今天雖已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人們早已習慣了快節(jié)奏的直來直去,但只要細細地體味,其實這些詩詞并未離我們遠去, 它們在漫長歷史的演繹中早已浸潤于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 因為這些經歷了時間長河洗禮的精華,早已與民族的文化和心理融為一體。今天文化教育領域通過一些相應的渠道,傳播古代詩詞文化,這除了有繼承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提升審美能力的作用外,還應該有構建青少年健康完整心靈世界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