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理論比較文學導論

比較文學導論

比較文學導論

定 價:¥32.00

作 者: (奧)彼得·V·齊馬 著,范勁,高曉倩 譯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學理論

ISBN: 9787533652890 出版時間: 200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比較文學導論》是一部立場鮮明的著作,具有強烈的反思和批判色彩;同時又是一部與我們頗為知音的實學著作。齊馬抨擊以往的研究者缺乏對自身的理論結(jié)構的反思,他本人由德國批判理論出發(fā),主張在和其他學科的對話中發(fā)展自身、反省自身,又特意向格雷馬斯等法國符號學家借鏡。但是他的根底,還是奧地利學者對于多語言世界狀況的敏感,對于符號本身自治性的自覺意識,這種意識既體現(xiàn)在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上,也體現(xiàn)在霍夫曼斯塔爾、穆齊爾、卡夫卡等的文學作品中,它構成了所謂現(xiàn)代性或后現(xiàn)代性的實質(zhì),也就是齊馬教授所謂的“辯證的曖昧”。正如哲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民族語言,理論建構其實也是和民族性息息相關的,我們可以想象,正是中歐的語言混雜狀態(tài)導致了對語言混雜的反思,又通過語言的混雜性來反觀世界,就造成了別具一格的視角。因此,齊馬對當代思想元素的綜合,也是自身最深刻的內(nèi)在性的外化,這種立足于本民族、本地區(qū)文化血脈的綜合方式,正好與我國學者的努力合拍。即我們的比較文學理論建設也是一開始就從“國情”出發(fā),力求把法國和美國的學派理論消化為具有超越性的“跨”界認識,方求找到一種比較文學的“中國模式”,以實現(xiàn)中國比較文學話語的本土化目標。而且齊馬所主張的“確定比較文學立足點和研究對象的理論、方法論建議被具體提出后,如此的反向構思才有可能”,以及“只有在比較文學的研究對象范圍沒有泛濫到無止境的情況下,對于比較文學理論和方法論的更新與鞏固才有可能”等種種建議,也同我們正在討論中的比較文學方法論認,謠相適應。

作者簡介

暫缺《比較文學導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導論
  1.比較文學和美學
  2.比較文藝學和總體文藝學
  3.比較文學和社會科學
  4.比較文學和民族語文學
第一章  比較文學的學科史 
 1.法國的比較文學:實證主義傳統(tǒng)
 2.英語區(qū)比較文學和社會學中的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 
 3.“法國學派”和“美國學派”:新的發(fā)展
 4.對比較文學的兩份馬克思主義的貢獻:曰爾蒙斯基和杜瑞辛
 5.方法討論中的德國比較文學 
第二章  作為對話理論的比較文學 
 1.語言情境:社會方言和話語
 2.民族文化和理論形成
 3.作為意識形態(tài)批評和對話的比較文學 
 4.擁護一種對話式文學概念
第三章  類型學比較
 1.類型學比較的方法論意義
 2.王爾德和霍夫曼斯塔爾:戲劇和上流社會交談
  3.哈謝克和卡夫卡:暖昧、批判和危機:
第四章  發(fā)生學比較
 1.發(fā)生學比較:社會/語言學情境和互文性
 2.巴羅哈作為尼采讀者
 3.尼采和加繆
 4.從尼采到D·H·勞倫斯:自然的曖昧性
第五章  比較性接受研究
  1.接受美學批判
  2.比較文學的接受社會學
  3.德國和美國的黑塞接受
第六章  文學翻譯
  1.翻譯理論:一個批評性概覽
  2.從符號學角度看翻譯:內(nèi)容一表達、單義一多義、本義一引申義
  3.從社會學談翻譯: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
第七章  分期和文體史
  1.分期作為社會符號學問題
  2.三個例子: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 
  3.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
  4.存在主義小說的文體史:從暖昧到無所謂 
第八章  從地區(qū)角度看比較文學——威尼斯、伊斯特里亞、克恩滕(由約翰·斯徒魯茨撰稿)
 1.中歐和阿爾卑斯一亞德里亞:多民族文化關系的現(xiàn)實性和連續(xù)性
 2.民族文學概?的困境和多文化地區(qū)
 3.在阿爾卑斯和亞德里亞之間:從克恩滕到的里雅斯特 
 4.地區(qū)和雙語性:漢特克、帕索里尼、托米扎 
參考文獻
譯者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