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筆記小說之冠,御前常備第一奇書”。這樣評價《容齋隨筆》實不過分,它自問世以來,便被加諸各種贊譽。此后流傳千年之久,為其撰文作序者亦紛然不絕。 宋人稱這部書“可以稽典故,可以廣見聞,可以正訛誤,可以膏筆端,實為儒生進學之地”。明人稱這部書 “可勸可戒,可喜可愕,其于世教未嘗無所補”,并說讀這部書可以 “大豁襟抱,洞歸正理。如躋明堂,而胸中樓閣四通八達”。清人則認為這部書 “淹通該博,南渡以后諸說部,惟《野客叢書》可與對壘,他家終不逮也”。一代偉人毛澤東也十分推崇《容齋隨筆》,不論是戎馬倥傯的征戰(zhàn)歲月,還是舉國安定的和平年代,都隨身攜帶,即時翻閱。 《容齋隨筆》成書于宋朝,由當世儒生洪邁所著。洪邁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博學多才,泛覽天下群書,嘗一有所得,便欣然之,幾年乃成《容齋隨筆》。該書問世之際便震動朝野,就連當朝皇帝趙*也對其愛不釋手,并將其作為自己的案頭書。蒙受如此恩寵,洪邁欣喜異常,之后再接再厲,又相繼寫?了《容齋續(xù)筆》、《容齋三筆》乃至《容齋四筆》、 《容齋五筆》,前后共耗時近40年。為了方便起見,后世統(tǒng)稱為《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一書,涵蓋了歷史典故、天文地理、軼聞奇說、諸子百家之言及詩文詞句。尤為難得的是,洪邁博覽群書,思慮嚴密,對歷史記載提出了許多不同意見,并且輔以翔,實確鑿的考證資料,對后代學者予以很大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