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網絡組建與管理現代網絡技術教程:自頂向下分析與設計

現代網絡技術教程:自頂向下分析與設計

現代網絡技術教程:自頂向下分析與設計

定 價:¥42.00

作 者: 陸楠,彭小剛,崔來中 編著
出版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網絡配置與管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0623313 出版時間: 2011-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65 字數:  

內容簡介

  《現代網絡技術教程:自頂向下分析與設計》按照自頂向下的分析與設計方法,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以及廣域網、局域網與城域網技術的發(fā)展。在此基礎上,重點介紹了網絡應用體系結構與應用軟件設計方法;在網絡應用系統對服務功能與協議要求的基礎上,介紹了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及物理層的概念和技術,并對當前研究與應用的熱點—無線網絡技術進行了系統的討論。為了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網絡技術的基本技能,《現代網絡技術教程:自頂向下分析與設計》循序漸進地介紹了winsock和winpcap編程技術,突出了其實用性?!冬F代網絡技術教程:自頂向下分析與設計》適合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軟件工程、通信及電子信息技術等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以供信息技術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或技術管理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現代網絡技術教程:自頂向下分析與設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計算機網絡概論 
 1.1計算機網絡的產生與發(fā)展 
  1.1.1計算機網絡的產生 
  1.1.2計算機網絡各個發(fā)展階段的特點 
  1.1.3互聯網應用的高速發(fā)展 
 1.2現代網絡技術發(fā)展的三大趨勢 
  1.2.1從arpanet到互聯網 
  1.2.2從無線分組網到無線自組網和無線傳感器網 
  1.2.3網絡安全技術 
 1.3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1.3.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和功能 
  1.3.2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3.3計算機網絡的結構和組成 
  1.3.4計算機網絡分組交換技術 
  1.3.5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與特點 
 1.4網絡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1.4.1網絡協議與網絡體系結構 
  1.4.2iso-osi參考模型 
  1.4.3tcp/ip參考模型 
  1.4.4互聯網管理機構 
  習題25
第2章網絡技術的演變和發(fā)展 
 2.1wan技術的特征與發(fā)展 
  2.1.1wan技術的主要特征 
  2.1.2wan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2.1.3wan技術與tcp/ip協議的關系 
 2.2lan技術的演變與發(fā)展 
  2.2.1lan技術的發(fā)展過程 
  2.2.2高速以太網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 
  2.2.3wlan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 
 2.3寬帶man技術的演變與發(fā)展 
  2.3.1man概念的發(fā)展與演變 
  2.3.2寬帶man結構與層次劃分 
  2.3.3接入技術 
 2.4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融合趨勢 
  2.4.1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網和電信網的三網融合 
  2.4.2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的三網融合 
  習題 
第3章互聯網應用技術 
 3.1互聯網應用技術的發(fā)展與工作模式 
  3.1.1互聯網應用技術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3.1.2c/s模式與p2p模式 
 3.2互聯網的基本應用與應用層協議 
  3.2.1遠程登錄服務與telnet協議 
  3.2.2電子郵件服務與smtp協議 
  3.2.3文件傳輸服務與ftp、tftp協議 
  3.2.4網絡新聞與nntp協議 
 3.3基于web的網絡應用 
  3.3.1web服務的基本概念 
  3.3.2電子商務應用 
  3.3.3電子政務應用 
  3.3.4遠程教育應用 
  3.3.5遠程醫(yī)療應用 
  3.3.6搜索引擎應用 
 3.4基于p2p的網絡應用 
  3.4.1文件共享p2p軟件 
  3.4.2即時通信p2p軟件 
  3.4.3流媒體p2p軟件 
  3.4.4共享存儲p2p軟件 
  3.4.5分布式計算p2p軟件 
  3.4.6協同工作p2p軟件 
 3.5其他應用 
  3.5.1博客應用 
  3.5.2播客應用 
  3.5.3微博應用 
  3.5.4網絡電視的應用 
  3.5.5網絡電話與無線網絡電話的應用 
  習題 
第4章應用層協議與應用系統設計方法 
 4.1網絡應用與應用系統設計方法 
  4.1.1互聯網端系統與核心?換的基本概念 
  4.1.2應用進程間的相互作用模式 
  4.1.3應用層c/s工作模式與p2p工作模式 
  4.1.4網絡應用與應用層協議 
  4.1.5網絡應用對低層提供服務的要求 
  4.1.6網絡應用對傳輸層協議的選擇 
 4.2域名系統dns 
  4.2.1dns的概念 
  4.2.2域名結構 
  4.2.3dns的實現 
  4.2.4域名解析的基本原理 
  4.2.5域名系統的高速緩存 
 4.3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議dhcp 
? 4.3.1主機配置的基本概念 
  4.3.2dhcp協議的基本內容 
 4.4電子郵件系統 
  4.4.1電子郵件系統的基本功能 
  4.4.2電子郵件系統結構與工作原理 
  4.4.3郵件報文交付的三個階段 
  4.4.4smtp協議的基本內容 
  4.4.5mime協議的基本內容 
  4.4.6pop3、imap4協議與基于web的電子郵件 
 4.5ftp協議與文件傳輸 
  4.5.1ftp的特點 
  4.5.2ftp協議的工作原理 
  4.5.3ftp交互命令與協議執(zhí)行過程 
 4.6web服務與http協議 
  4.6.1web服務概述 
  4.6.2http的工作機制 
  4.6.3http報文格式 
  4.6.4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 
  4.6.5web瀏覽器 
 4.7即時通信與sip協議 
  4.7.1即時通信工作模型 
  4.7.2sip協議的基本內容 
 4.8網絡管理與snmp協議 
  4.8.1網絡管理的基本概念 
  4.8.2snmp協議的基本內容 
  習題 
第5章傳輸層協議與軟件編程方法 
 5.1傳輸層的基本概念 
  5.1.1傳輸層的基本功能 
  5.1.2傳輸層與應用層、網絡層之間的關系 
  5.1.3應用進程、傳輸層接口與套接字 
  5.1.4網絡環(huán)境中的應用進程標識 
  5.1.5傳輸層的多路復用與多路分解 
 5.2傳輸層協議的特點與比較 
  5.2.1tcp協議與udp協議的比較 
  5.2.2tcp協議、udp協議與應用層協議的關系 
 5.3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5.3.1udp協議的主要特點 
  5.3.2udp數據報格式 
  5.3.3udp校驗和計算 
  5.3.4udp協議適用的范圍 
 5.4傳輸控制協議tcp 
  5.4.1tcp協議的主要特點 
  5.4.2tcp報文格式 
  5.4.3tcp連接建立與釋放 
  5.4.4tcp滑動窗口與確認重傳機制 
  5.4.5tcp窗口與流量控制及擁塞控制 
  習題 
第6章winsock網絡編程方法 
 6.1winsock概述 
  6.1.1網絡進程通信 
  6.1.2尋址方式與字節(jié)順序 
  6.1.3winsock庫加載和釋放 
  6.1.4獲取本地主機地址信息 
 6.2winsock套接字編程 
  6.2.1客戶/服務器模型 
  6.2.2套接字的基本概念 
  6.2.3winsock編程流程 
  6.2.4基于tcp的winsock編程 
  6.2.5基于udp的winsock編程 
  6.2.6原始套接字 
 6.3winsock i/o模型 
  6.3.1winsock i/o模型的基本概念 
  6.3.2套接字的阻塞模式 
  6.3.3套接字的非阻塞模式 
  6.3.4select模型 
  6.3.5wsaasyncselect模型 
  6.3.6wsaeventselect模型 
 6.4ip helper函數 
  6.4.1ip helper函數的功能 
  6.4.2ip配置信息 
  6.4.3獲取網絡狀態(tài)信息 
  6.4.4獲取路由管理信息 
  6.4.5arp表管理 
 6.5windows下套接字編程示例 
  6.5.1tcp通信服務程序 
  6.5.2udp通信服務程序 
  6.5.3使用icmp協議實現ping命令 
  6.5.4使用arp協議實現主機掃描 
  習題 
第7章網絡層與ip協議 
 7.1ipv4協議的演變與發(fā)展 
 7.2ipv4協議的主要特點 
 7.3ipv4地址結構 
  7.3.1ip地址概念與地址劃分方法 
  7.3.2標準分類ip地址 
  7.3.3劃分子網的三級地址結構 
  7.3.4無類別域間路由 cidr 
  7.3.5專用ip地址與內部網絡地址規(guī)劃方法 
  7.3.6網絡地址轉換技術 
 7.4ipv4分組格式 
  7.4.1ipv4分組結構 
  7.4.2ipv4分組頭格式 
  7.4.3ip分組的分段與組裝 
  7.4.4ip分組頭選項 
 7.5路由選擇算法與分組轉發(fā) 
  7.5.1分組轉發(fā)和路由選擇的基本概念 
  7.5.2路由表的建立、更新與路由選擇協議 
  7.5.3路由信息協議rip 
  7.5.4最短路徑優(yōu)先協議ospf 
  7.5.5外部網關協議bgp 
  7.5.6路由器與第三層交換技術 
 7.6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7.6.1icmp的作用與特點 
  7.6.2icmp報文類型和報文格式 
  7.6.3icmp差錯報文 
  7.6.4icmp查詢報文 
  7.6.5icmp報文的封裝 
 7.7ip多播與igmp協議 
  7.7.1ip多播與單播的區(qū)別 
  7.7.2ip多播地址 
  7.7.3igmp協議的基本內容 
  7.7.4多播路由與ip多播中的隧道技術 
 7.8qos保障機制 
  7.8.1資源預留協議rsvp 
  7.8.2區(qū)分服務diffserv 
  7.8.3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 
 7.9地址解析協議arp 
  7.9.1ip地址與物理地址的映射 
  7.9.2地址解析協議 
  7.9.3arp分組格式與封裝 
  7.9.4地址解析的工作過程 
  7.9.5arp欺騙與防范 
 7.10移動ip協議 
  7.10.1移動ip協議的基本概念 
  7.10.2移動ip的設計目標與主要特征 
  7.10.3移動ip的結構與基本術語 
  7.10.4移動ipv4的工作原理 
  7.10.5移動結點和通信對端的基本操作 
 7.11ipv6協議 
  7.11.1ipv6協議的基本概念 
  7.11.2ipv6的主要特征 
  7.11.3ipv6地址結構 
  7.11.4ipv6分組結構與基本報頭 
  7.11.5ipv6擴展報頭 
  7.11.6ipv4到ipv6過渡的基本方法 
  習題 
第8章數據鏈路層協議與編程方法 
 8.1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 
  8.1.1鏈路與數據鏈路 
  8.1.2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8.1.3數據鏈路層向網絡層提供的服務 
 8.2差錯的產生與差錯控制方法 
  8.2.1設計數據鏈路層的原因 
  8.2.2差錯產生的原因和差錯類型 
  8.2.3誤碼率的定義 
  8.2.4檢錯碼與糾錯碼 
  8.2.5循環(huán)冗余碼的工作原理 
  8.2.6海明碼的工作原理 
  8.2.7差錯控制機制 
 8.3數據鏈路層的流量與擁塞控制 
  8.3.1數據鏈路層協議模型 
  8.3.2單幀停止等待協議 
  8.3.3連續(xù)發(fā)送arq協議 
  8.3.4滑動窗口協議 
 8.4面向字符型數據鏈路層協議 
  8.4.1數據鏈路層協議的分類 
  8.4.2面向字符型協議bsc 
 8.5面向比特型數據鏈路層協議hdlc 
  8.5.1hdlc協議產生的背景 
  8.5.2數據鏈路的配置方式和數據傳送方式 
  8.5.3hdlc的幀結構 
  8.5.4hdlc協議的工作過程 
  8.5.5數據鏈路層與物理層的關系 
 8.6ppp協議 
  8.6.1互聯網數據鏈路層協議 
  8.6.2ppp協議的基本內容 
 8.7以太網的工作原理與局域網組網 
  8.7.1ieee 參考模型 
  8.7.2以太網的基本工作原理 
  8.7.3以太網卡與物理地址 
 8.8現代以太網技術 
  8.8.1交換式局域網技術 
  8.8.2快速以太網 
  8.8.3千兆以太網 
  8.8.4十千兆以太網 
  8.8.5虛擬局域網技術 
 8.9以太網設備與組網方法 
 8.10局域網互聯與網橋 
  8.10.1局域網互聯的基本概念 
  8.10.2網橋的層次結構 
  8.10.3網橋的路由選擇策略 
 8.11winpcap協議分析方法 
  8.11.1winpcap api的基本功能 
  8.11.2winpcap的結構 
  8.11.3庫函數加載和主要結構體 
  8.11.4抓包的主要步驟與相關函數 
  8.11.5以太數據幀的嗅探實例 
  習題 
第9章物理層與物理層協議 
 9.1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9.1.1物理層的主要服務功能 
  9.1.2物理層協議的類型 
 9.2信息、數據與信號 
  9.2.1信息與數據 
  9.2.2信號與信道 
 9.3數據編碼技術 
  9.3.1數據編碼類型 
  9.3.2模擬數據編碼方法 
  9.3.3數字數據編碼方法 
  9.3.4脈沖編碼調制方法 
 9.4數據通信系統結構與通信方式 
  9.4.1數據通信系統結構 
  9.4.2數據通信方式 
 9.5傳輸介質的主要類型 
  9.5.1雙絞線的主要特性 
  9.5.2同軸電纜的主要特性 
  9.5.3光纖電纜的主要特性 
  9.5.4無線與衛(wèi)星通信技術 
 9.6數據傳輸速率的定義與信道速率的極限 
  9.6.1數據傳輸速率的定義 
  9.6.2信道帶寬與香農定理 
 9.7多路復用技術 
  9.7.1多路復用的基本概念 
  9.7.2時分多路復用 
  9.7.3頻分多路復用 
  9.7.4波分多路復用 
  9.7.5碼分多址與正交頻分多路復用 
 9.8同步光纖網sonet與同步數字體系sdh 
  9.8.1sonet與sdh的基本概念 
  9.8.2基本速率標準的制定 
  9.8.3sdh速率?系 
  習題 
第10章無線網絡技術與發(fā)展 
 10.1無線網絡的基本概念 
  10.1.1無線網絡技術的分類 
  10.1.2無線分組網與無線自組網 
  10.1.3無線自組網與無線傳感器網絡 
  10.1.4無線自組網與無線網狀網 
 10.2無線局域網與802.11協議 
  10.2.1無線局域網的應用領域與協議制定 
  10.2.2802.11的層次模型結構 
  10.2.3802.11的csma/ca工作原理 
  10.2.4無線局域網的物理層傳輸技術 
 10.3無線城域網與802.16協議 
 10.4藍牙、zigbee與802.15.4協議 
  10.4.1藍牙技術與協議 
  10.4.2無線個人區(qū)域網與802.15.4協議 
  10.4.3zigbee技術與協議 
 10.5無線自組網應用技術 
  10.5.1無線自組網的特點 
  10.5.2無線自組網的主要應用領域 
  10.5.3無線自組網關鍵技術的研究 
 10.6無線傳感器網(物聯網)應用技術 
  10.6.1無線傳感器網絡發(fā)展的背景 
  10.6.2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特點 
  10.6.3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前景 
  10.6.4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基本結構 
  10.6.5無線傳感器網絡關鍵技術的研究 
 10.7無線網狀網應用技術 
  10.7.1無線網狀網發(fā)展的背景 
  10.7.2無線網狀網的特點 
  10.7.3無線網狀網的網絡結構 
  習題 
第11章網絡安全與安全協議 
 11.1計算機網絡安全性問題 
  11.1.1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 
  11.1.2網絡安全的威脅因素 
  11.1.3網絡安全的評估標準 
 11.2網絡安全策略 
 11.3網絡安全機制 
  11.3.1加密 
  11.3.2鑒別 
  11.3.3數字簽名 
 11.4網絡防火墻技術 
  11.4.1防火墻的基本概念 
  11.4.2防火墻的功能 
  11.4.3包過濾技術 
  11.4.4代理服務技術 
  11.4.5防火墻系統的基本組件 
  11.4.6防火墻系統結構 
  11.4.7使用防火墻系統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 
 11.5網絡安全協議 
  11.5.1網絡層安全協議 
  11.5.2傳輸層安全協議 
  11.5.3應用層安全協議 
  習題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