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頒發(fā)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高教[2006]16號)文件精神和高職高專人才培養(yǎng)體系對知識、能力的要求,以及從《遺傳與作物育種》課程本身在作物生產技術專業(yè)、種子生產專業(yè)等高職人才培養(yǎng)體系知識構建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需要有一本適合高職特點的、對培養(yǎng)實用的應用型人才能起到重要作用的高職高專《遺傳與作物育種》教材。因此,我們在完成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一一“具有高職特色的《遺傳與作物育種》教材與精品課程建設研究,(川教[2005]253號)過程中,除完成了《作物遺傳與育種》院級、成都市市級精品課程建設外,還組織教師編寫了這本能滿足農業(yè)高職人才培養(yǎng)要求的《遺傳與作物育種》教材。該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集合了國內外“作物遺傳育種”教材的優(yōu)點,特別是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們還吸收了作物遺傳育種最新的技術和成就,同時也把我校教師在多年的《遺傳與作物育種》教學中的經驗融合到了教材中,對培養(yǎng)合格的農業(yè)高職人才和提高《遺傳與作物育種》課程的教學效果將起到重要作用。教材內容翔實、新穎,并力求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內容安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教材的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文字也較簡練。、教師在使用該門課程的教材時,要求既要保持本課程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又要處理好與其他課程的分工與銜接;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又要防止遺漏與脫節(jié)。例如細胞的構造和分裂過程,主要由植物學講授;而細胞分裂的遺傳物質分配及其遺傳效應則在本課程中講授。核酸和蛋白質的代謝,主要由基礎生物化學講授,本課程側重于核酸作為遺傳物質和它在遺傳中的作用及遺傳信息的傳遞、表達方面。對本地區(qū)主要作物推廣,良種性狀識別及良種繁育措施由本課程講授,或通過實踐教學完成,且應注薏與作物栽培課的聯(lián)系和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