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2 數值模型: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
2.1 概述
2.2 數值模型是什么
2.3 巖土工程建模
2.4 為什么建模
2.5 如何建模
2.6 不要這樣建模
2.7 結束語
3 模型幾何和網格
3.1 概述
3.2 Geo Studio中的幾何對象
3.3 網格生成
3.4 表層
3.5 連接區(qū)域
3.6 瞬態(tài)分析的網格
3.7 有限單元
3.8 單元基本原理
3.9 無限區(qū)域
3.10 網格離散的通用準則
4 材料模型和性質
4.1 土的滲流特性模型
4.2 土的儲水.含水量函數
4.3 儲水函數類型和估算方法
4.4 土滲透函數的測量
4.5 體積壓縮系數(m)
4.6 滲透系數
4.7 凍結區(qū)(frozen ground)滲透系數
4.8 滲透系數函數估計方法
4.9 界面模型參數
4.10 儲水系數和導水系數
4.11 結果對材料性質的敏感性探討
5 邊界條件
5.1 概述
5.2 基本理論
5.3 邊界條件位置
5.4 區(qū)域面邊界條件
5.5 水頭邊界條件
5.6 給定邊界流量
5.7 滲流面
5.8 自由排水(單位梯度)
5.9 地表面的人滲和蒸發(fā)
5.10 遠場邊界條件
5.11 邊界函數
6 分析類型
6.1 穩(wěn)態(tài)分析
6.2 瞬態(tài)分析
6.3 時步一與時步有關的積分
6.4 分步/多步分析
6.5 軸對稱
6.6 平面視(只適合承壓含水層)
7 GeoStudio中的函數
7.1 樣條函數
7.2 線性函數
7.3 分段函數
7.4 含水量函數的已知曲線擬合
7.5 自定義函數
7.6 空間函數
8 數值問題
8.1 收斂
8.2 瞬態(tài)分析的水平衡誤差
8.3 材料特性函數的坡度
8.4 改善收斂
8.5 高斯積分階次
8.6 方程求解(直接或并行)
8.7 時間步
9 流網、滲透力和溢出坡降
9.1 流網
9.2 滲透力
9.3 溢出水力梯度
9.4 結束語
10 可視化結果
10.1 瞬態(tài)與穩(wěn)態(tài)結果
10.2 節(jié)點與單元信息
10.3 節(jié)點與高斯點數據繪圖
10.4 “無”值
10.5 潛水面
10.6 等值線
10.7 高斯點值投影到節(jié)點
10.8 等高線
10.9 GeoStudio2007動畫輸出
10.10 速度矢量與流線
10.11 截面流量
11 模型的提示與技巧
11.1 概述
11.2 單位
11.3 流量監(jiān)測截面的位置
11.4 疏干流量的值
11.5 單位流量與總流量
11.6 浸潤線以上的流量
11.7 隨深度變化的壓力邊界
11.8 圖表數據求和
12 案例說明
12.1 具有壩址排水層的各向同性大壩
12.2 在隔水墻下的穩(wěn)態(tài)流量
12.3 各向異性隔水墻下的穩(wěn)態(tài)流量
12.4 心墻壩滲流分析
12.5 SEEP/w中的分析結果應用于SLOPE/w
12.6 Kisch一通過墊層和蓋層的滲流
12.7 砂盒驗證
12.8 水庫快速蓄水和快速下降泄水
12.9 二維水塘滲透與潛水面抬升
12.10 水塘蓄水(水頭.時間函數)
12.11 降雨公路溝渠積水
12.12 排水設施
12.13 流向井區(qū)的徑向流量
12.14 超孔隙水壓力的消散
12.15 測滲計的研究
13 原理
13.1 達西定律
13.2 滲流微分方程
13.3 有限元滲流方程
13.4 瞬態(tài)積分
13.5 數值積分
13.6 滲透系數矩陣
13.7 質量矩陣
13.8 流量邊界矢量
13.9 密度依賴的滲流
14 附錄
14.1 坐標系統(tǒng)
14.2 插值函數
14.3 無限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