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美劇壇,現實主義和新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奔騰洶涌,浪漫主義早已是“明日黃花”悄然退潮。然而在遠東的中國,尤其是在1920年代那“蔥蘢”、“青春”期,浪漫主義戲劇思潮正強勁地沖擊著千百萬青年男女的心靈,并成為20年代中國戲劇創(chuàng)作的重要實績。這是中國戲劇對世界浪漫主義戲劇發(fā)展的獨特貢獻。開放自由的“五四”新風,使20年代中國浪漫主義戲劇思潮獨具特色: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新浪漫主義的同步譯介與相互滲透,它較少西方傳統(tǒng)浪漫派那種單純的浪漫美,無論是思想內涵抑或藝術審美都具有新世紀的幽香魅力。現代主義在其初始叫新浪漫主義。新浪漫主義戲劇思潮在中國的引進是“五四”前后。當時,象征主義、表現主義、唯美主義、未來主義等,其魅力即如易卜生、蕭伯納、高爾斯華綏,深深地吸引著中國戲劇家。然而經過1920年代的發(fā)展,現實主義戲劇在中國蔚為大觀,新浪漫主義卻在1930年代初即告衰微。新浪漫主義在中國戲劇家眼中的主要內涵是什么?中國戲劇家怎樣看待和汲取新浪漫主義?它的存在是否為中國戲劇的發(fā)展提供了什么?一個在1920年代生機蓬勃的戲劇思潮,又何以會在短時期內消逝得如此迅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