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哲,1936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師從錢穆先生學治中國古史,1940年大學本科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旋即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作史學部研究生,導師為唐蘭先生。1943年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先后受聘于華中大學、湖南大學、南開大學歷史系,歷任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先秦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等職。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等。曾任天津市高等院校教師晉升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南開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文物博物館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983年作為中國高校文科教育代表團團長赴前聯邦德國訪問。在古文獻、古文字、古音韻等方面有非常深厚的功底,治學主張實事求是,從不隨波逐流。在諸如商族起源、商代社會史、先秦民族史、西周社會性質等研究領域,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教六十年,先后開設過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地理沿革史、殷周史、歷史文選、甲骨史料選讀、史學名著選讀、殷周史專題等課程,學生如今已是桃李滿天下,其中不乏專家學者。對甲骨學的研究成果也受人矚目。在他的先秦史研究中,尤其是在對商代社會歷史的研究中,非常注重利用甲骨文字材料,對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時代社會歷史諸如方國地理、古代民族、商王名號、王室世系、王位繼承制度、奴隸和“眾”等社會群體的身份以及商代社會性質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綜合的探索。對涉及到的甲骨學問題,諸如文字的考證、卜辭的釋讀、甲骨的分類、周原甲骨的族屬和性質等問題,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形成了一家之言,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