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平,男,42歲,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湖南湘陰人。1991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獲流體力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學院巖土工程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深部鹽礦地下油氣儲備中的關鍵巖石力學問題研究,以及巖石類材料和結構的損傷斷裂研究。先后主持或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及省部級科技計劃項目等10余項,并承擔國家重大重點工程科技攻關項目(如西氣東輸造腔過程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多項。合作出版專著2部,發(fā)表論文50余篇(SCI/E1收錄3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楊春和,男,49歲,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江西豐城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99年獲美國內華達大學地質工程博士學位。目前任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巖土工程學報》副主編。主要從事深部能源儲備中的巖石力學、工程地質、計算力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F(xiàn)承擔包括國家973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內的10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發(fā)表相關論文150多篇(SCI/EI收錄120余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發(fā)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獲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施錫林,男,28歲,博士,助理研究員,山東泰安入。2006年畢業(yè)于山東科技大學,獲工程力學專業(yè)工學學士學位,2011年獲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巖土工程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鹽巖工程力學特性、鹽穴水溶造腔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參與了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等多項國家重大科研計劃項目,以及多項工程應用方面的科技攻關課題。發(fā)表EI收錄論文1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各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