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史清代詩學史(第一卷)

清代詩學史(第一卷)

清代詩學史(第一卷)

定 價:¥118.00

作 者: 蔣寅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學理論

ISBN: 9787516102565 出版時間: 2012-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77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清代詩學依托于學術色彩濃厚的思想史背景,對整個古典詩學作了歷史性的總結和梳理,是古典詩學的集大成和總結時期。本書作為《清代詩學史》的第一卷,內(nèi)容包括鳥瞰整個清代詩學文化性格和歷史特征的導言以及論述順治、康熙、雍正j朝詩學的六章正文,既有歷史進程的整體觀照,也有具體詩論家的細致評析。相比前人以單一的觀念史視角考察清代詩學的批評史、詩學史著作,本書的研究首先立足于詩學文獻的細致梳理,融觀念史、批評史、學術史于一體,在更廣闊的學術視野下,對清初詩學的歷史進程、現(xiàn)實指向、理論品格及對后期詩學的影響作了充分的論述。全書展現(xiàn)的豐富的詩學現(xiàn)象和理論內(nèi)容,足以改變學界有關中國詩學的文化特征及理論品格的一些成見,有助于反思當代文學理論研究的問題,為建設本土化的文學理論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作者簡介

  蔣寅,1959年出生于江蘇南京。1988年于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3月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工作,1996年晉升為研究員。歷任日本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客座教授、韓國慶北大學、臺灣逢甲大學、東華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者”特聘教授、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特聘教授。兼古代文學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東方詩話學會副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出版《大歷詩風》、《戴叔倫詩集校注》、《大歷詩人研究》、《中國詩學的思路與實踐》、《王漁洋事跡征略》、《王漁洋與康熙詩壇》、《古典詩學的現(xiàn)代詮釋》、《清詩話考》、《清代文學論稿》、《金陵生文學史論集》等著作及譯著多種。

圖書目錄

導論 清代詩學的特征、分期及研究方法
第一節(jié) 清代詩學的學術背景
第二節(jié) 清代詩學的時代特征
一 清代詩學的兩種傾向
二 集前代詩學遺產(chǎn)之大成
三 清代詩學的地域意識
第三節(jié) 清代詩學史之分期
一 清代詩學史分期的復雜性及方法論原則
二 清代詩學史分期的詩歌史背景
三 對清代詩學史分期的解釋
四 清代詩學史分期的學術史背景
第四節(jié) 清代詩學的研究方法
一 現(xiàn)有清代詩學研究的局限
二 進入過程的詩學史研究
第一卷 反思與建構(1644-1735)
第一章 清初詩學的主流話語
第一節(jié) 對明代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學的反思
一 詩學的反思時代
二 明代詩學的三大流弊
三 詩史視野中的歷下與竟陵
第二節(jié) 詩歌觀念與傳統(tǒng)的重整
一 復興詩教:奠定詩學的倫理基礎
二 重整詩統(tǒng):拓展詩史視野
三 崇尚真詩:明確創(chuàng)作理念
四 原本學問:安頓詩學的知識基礎
第三節(jié) 清初詩學的地域格局與歷史進程
第二章 撥亂反正的努力--江南詩學
第一節(jié) 江南詩學與明代詩學的關系
第二節(jié) 撥亂反正的錢謙益詩學
一 無本·有本·反本--錢謙益詩學的理論出發(fā)點
二 對宋元詩的復興--兼及與程孟陽的詩學淵源
三 “詩史”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jié) 淵源于晚唐的二馮詩學
一 二馮詩學的師承與宗尚
二 馮的詩歌批評
三 馮班的樂府之學
四 《鈍吟雜錄》對嚴羽詩學的批判
五 二馮的影響與虞山派詩論
第四節(jié) 賀裳、吳喬的詩歌批評
一 賀裳的唐宋詩論
二 從《逃禪詩話》到《圍爐詩話》
三 吳喬詩論及詩評的得失
第五節(jié) 金圣嘆、徐增的結構詩學
一 作為詩歌批評家的金圣嘆
二 金圣嘆的七律分解說
三 分解說在唐詩批評中的實踐
四 金圣嘆的杜詩批評
五 徐增對金圣嘆分解說的繼承和修正
六 金圣嘆分解說的影響
第六節(jié) 葉燮詩學的理論品位及詩史觀
一 詩史觀與文學史觀
二 作論之體:《原詩》的理詮品位
三 詩史發(fā)展觀:周期論和階段論
四 詩史動力論:自律與變
五 詩人資質(zhì)論和詩歌要素論
第七節(jié) 吳梅村、尤侗與汪琬的詩論
第三章 理學背景下的詩歌理論--關中詩學
第一節(jié) 顧炎武與關學
第二節(jié) 顧炎武的詩學史意義
一 博學于文:顧炎武詩學的學理基礎
二 行已有恥:“性情”的道德底線
三 鑒往訓今:顧炎武詩學方法論
四 主音與主文:詩歌史研究的音韻學視角
第三節(jié) 關中理學家們的詩論
一 李頤的“立本”說
二 李柏的性情詩論
三 王弘撰對“溫柔敦厚”的新解
四 王心敬的理學詩論
第四節(jié) 李因篤的格調(diào)詩學
一 格調(diào)派對宋詩風的回應
二 漢詩研究之發(fā)軔
三 詩歌聲韻研究的前驅(qū)
第五節(jié) 康乃心及其詩論
第四章 遠離詩壇的理論獨白--王夫之詩學
第一節(jié) 對詩歌本質(zhì)特征的重新詮釋
一 王夫之詩學的學理依據(jù)
二 對抒情性的界定
三 “現(xiàn)量”概念的詩學意義
四 聲律之于詩歌的本體意義
第二節(jié) 文本的有機結構觀
一 “意”與文本生成方式
一 “脈”與文本構成方式
三 排除一切預設模式
四 藝術效果的不可分析
第三節(jié) 意象化的情景關系論
一 有人的景語
二 表情的景語
第四節(jié) 詩歌評選與詩史研究
一 悟性與通識
二 寓詩史研究于作品批評
三 對杜甫評價的改寫
第五節(jié) 理論的巨人和批評的矮子
一 詩論的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
二 詩歌批評的缺陷
第五章 史家的詩學--浙江詩學
第一節(jié) 清初浙江詩風與詩學
第二節(jié) 黃宗羲與浙派詩學觀念
一 黃宗羲的詩歌理論
二 黃宗羲的宋詩觀
第三節(jié) 昌留良、吳之振與《宋詩鈔》
一 《宋詩鈔》與呂留良
二 吳之振的宋詩立場
三 《宋詩鈔》編纂得失及詩學史意義
第四節(jié) 陳祚明的先唐詩歌批評
一 詩學觀念的包容性
二 富有歷史感的批評眼光
三 基于比較的批評方法
四 細膩的審美味覺
五 理論與批評的高度融合
第五節(jié) 錢塘詩人群的宗唐傾向
一 “西泠十子”的詩歌觀念
二 毛奇齡與唐宋詩之爭
第六節(jié) 朱彝尊的明詩研究
……
第六章 清代詩學的發(fā)軔--山東詩學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