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王朝的余音,這是一個書生的抵抗。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明朝大勢已去。這一年,一個書生舉起了筆。此后經年,江山易色,生靈涂炭。國破家亡,而史不可亡,鐵筆如椽,汗青心祭,洋洋百卷,有明二百余年數千人物是非功過,愴然筆底?!蹲镂╀洝?,原名《明書》,為明代史事紀傳體史書?!蹲镂╀洝返氖妨希凶髡哂H歷者,有耳聞于當事人者,亦有采自莊廷鑨《明書》以及明纂國史和實錄者,多有清廷官修正史所未錄者,于史跡人物,亦有品評臧否,可謂存心之作。該書寫成后,即復壁深藏,秘不示人,冀以免禍。原稿涂抹殆遍,不可卒讀。辛亥革命后,始見于世,藏于吳興劉氏嘉業(yè)堂。1931年,張宗祥借得嘉業(yè)堂所藏原稿加以校補,原稿《帝紀》二十二卷,《志》三十二卷,《列傳》三十六卷,重新厘定后共一百零二卷。1936年,商務印書館據該藏本影印出版,收于《四部叢刻》三編中。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 (展開全部)這是一個王朝的余音,這是一個書生的抵抗。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明朝大勢已去。這一年,一個書生舉起了筆。此后經年,江山易色,生靈涂炭。國破家亡,而史不可亡,鐵筆如椽,汗青心祭,洋洋百卷,有明二百余年數千人物是非功過,愴然筆底?!蹲镂╀洝罚睹鲿?,為明代史事紀傳體史書。《罪惟錄》的史料,有作者親歷者,有耳聞于當事人者,亦有采自莊廷鑨《明書》以及明纂國史和實錄者,多有清廷官修正史所未錄者,于史跡人物,亦有品評臧否,可謂存心之作。該書寫成后,即復壁深藏,秘不示人,冀以免禍。原稿涂抹殆遍,不可卒讀。辛亥革命后,始見于世,藏于吳興劉氏嘉業(yè)堂。1931年,張宗祥借得嘉業(yè)堂所藏原稿加以校補,原稿《帝紀》二十二卷,《志》三十二卷,《列傳》三十六卷,重新厘定后共一百零二卷。1936年,商務印書館據該藏本影印出版,收于《四部叢刻》三編中。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將《罪惟錄》點校排印出版,在四部叢刊影印本的基礎上又補校了一些內容,并對原書的個別錯簡進行了修正。本次出版,以本社原有排印本影印,并修正若干文字錯漏。